阅读历史 |

第二十四章 诱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师加更)(2 / 2)

加入书签

当李亮拿来了一张亚洲地图之后,朱瞻基先给林三指了他们住的青州位置,然后将手指指向了贝加尔湖的位置。“这里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如果你们愿意去,按照人口来算,一个人分几百亩的土地都没有问题,只怕你们种不了。

而这里虽然气候寒冷,但是却有无尽的森林,广袤的草原,还有各种动物。不管是粮食,还是肉,都不会缺,而那些皮毛,应天府这里有的达官贵人想要。”

但是朱瞻基的手指又一直向西移,最后落在了乌拉尔山脉东南部的一处地方。“但是,我想你们前往这个地方,如果你们愿意去这里,我不仅会派士兵们送你们过去,还愿意将那里的一座金矿交给你们开发,你们可以留下三成,只用上缴朝廷三成,另外三成充当军费。”

林三一听到金矿,精神一振,回头看了看唐赛儿,两个人都轻轻点了点头。

朱瞻基当然也不是只说好听的,指了指地图说道:“这地图看的近,但是这里已经距离我大明两万里,哪怕我给你们足够的马,你们路上也要走几个月。那里比山东也要冷的多,到了冬天,能下半年的雪。”

林三没有被朱瞻基的话诱惑,小心地问道:“殿下,为什么要对我们这么好?”

朱瞻基哈哈笑道:“最近一段时间,孤一直在考虑开发北地。但是那里可不好开发。冷就不说了,离我大明也太远。而且那里虽然没有原住民,但是蒙元人西征的时候,在那里留下的有他们的后代。

想要开发那里,首先是需要人手,其次是需要能打的人。我见诸位身体强壮,加上你们在家乡也有一帮乡亲,符合我对移民的需要,所以才想起这件事。

我就跟你们说说朝廷对你们的支持吧。你们去多少人,我就支援你多少匹蒙古马,这是其一。其二,我不仅会给你们每个人都发放兵器,还会支援你们五十支官推出来的赵羾担任。

朱瞻基对赵羾的印象还不错,他曾经担任过礼部尚书,却因为大汉主义思想,瞧不起外国人,在送朝鲜使臣回国离京的时候,无礼相待。

这让朱棣大怒,认为丢了大明的脸,把他降职,到兵部担任侍郎。

赵羾擅长的也是兵事,但是因为朱瞻基把黄福塞进了兵部当右尚书,还有一个资格也很老的方宾任左尚书,没有了位置,所以赵羾一直担任侍郎。

永乐十五年,其母去世,他回乡丁忧,也算去年冬季才回到京城。

这样一个资格够老。为人方正的人担任应天府尹,朱瞻基还可以接受。

但是不管是顾佐在刑部,还是赵羾在应天府尹的位置上,暂时都指望不上。

光靠锦衣卫想把山东的案子查清楚,难度不会小。

而且朱瞻基不想耽搁,想趁着朱棣还没有离京,就把这件事给办成铁案。

朱棣要是走了,他想处理哪个大臣,可就不容易了。

这个案子其实很容易查清楚,那么多的粮食总不会长腿跑了,不管是粮食交接,还是粮食的处理,都有迹可循。

而且,朱瞻基不打算走寻常路,他要把目标对准一个他早就看不过眼的人,那就是负责粮食调配的中官马琪。

</content>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