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大朝会(2 / 2)
虽然朱瞻基建立了大明发展银行,成为了朝廷的钱袋子,给朱棣提供了超过五百万两银子的资金。但是这两年,大明也还额外又出了五百万两白银的军费。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武将的支持,朱棣的强力推动下,才缓慢推行。
但是逐渐的,大臣们改变了思路,因为朱棣出征,留给他们的折腾空间更大了。
不管从哪方面看,朱高炽都比朱棣容易忽悠的多。
在朱瞻基从西洋回来的时候,朝廷已经没有人还反对西征了。
武将们想着建功立业,文臣们希望朱棣跑的越远越好。
朱瞻基看着朱高炽神采飞扬的那张脸,想着他马上就要面临人生最大的打击,心生怜悯。
这也是他今日一改常态,表现的非常低调和沉重的原因。
朱棣要留他监国,他不可能说一开始一点也不知情。
身为人子,跟父亲争权,如果还表现的兴高采烈,那就太不像话了。
武将这边,站在首位的张辅表现的很平静。
从朱棣坚持将他留在京城,他就知道朱棣绝不会按照所有人的期望来行事,他就是喜欢让所有人出其不意。
朱棣要让太孙监国,前几日已经跟他专门说了,让他留在京城辅佐太孙。
一开始,他知道的时候也是惊讶朱棣的大胆,但是后来想想,这才符合朱棣的性格。
而且,在张辅看来,太孙也绝对比太子更适合监国。
只是苦了太子,这些年他一直想要做一个好太子,但是跟天才人物一样的太孙比起来,他还是差了许多。
姑且不论能力如何,光是论眼光,他就差了许多。
朝中有蹇义这样的丞相之才,有夏元吉这样的务实之人,有杨荣这样能干之辈,他都似乎看不见。
他重视的杨士奇倒还算懂些时务,却也不过是个眼高手低之人。至于詹士府养的那些人,各个吟诗作对,写臣看了下去,最后落在了跪在大殿中的一帮使节身上。
眼前的这一切不过是在演戏,一切都是为了出征做准备。
当朱棣跟这一帮使臣演完戏,他们出了大殿,真正的戏肉来了。
小太监捧出了一道七色的圣旨,无声地来到了朱棣斜前方的王彦身边,所有人屏声静气,等待着王彦的声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西北蒙元余孽帖木儿国不服王化,屡屡滋扰我大明属国,窥伺中原文明。
奕力把里,吐鲁番等国自清为我大明藩属二十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
一众小王请兵援剿,情词迫切,朕深感忧虑。
自十五年来,朝廷筹措军粮,粮草无数,耗资甚重。今时机成熟,朕意已决,御驾亲征,当为我大明惩治外敌,肃清屏藩之廯,还我大明及西北各国安宁。钦此。”
此乃宣战书,出战徼文,并不涉及人事安排,所以所有人都没有声张,静静等候下文。
又有小太监捧出了一份七色玉轴圣旨,王彦吸了一口气大声说道:“兹命太子高炽为北路总兵官,驻跸嘉峪关,替我大军筹措粮草,二月中出征……”
王彦的话还没有说完,文臣之中就有一人冲了出来。“陛下……万万不可啊!”
(卡死了……)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