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寿宴(2 / 2)
他十五岁就死了父亲,十六岁袭爵成国公,虽然如今年近而立,但是因为一直没有征战过,所以领军能力如何,谁也不敢保证。
他如今虽然是中军都督府右都督,但是并没有掌府事,也就是没有实权。
但是中军都督府一直掌管京营,他不能掌领军权,但是一些辅助的活还是会交给他办。
朱瞻基的幼军原本是两万两千人,但是出海途中,在南洲留下一部分,在休达留下一部分,在克里特岛留下大半个卫,在苏伊士更是留下了近万人。
以至于回到大明,如今四个卫的幼军,如今只剩下了数千人,仅有一卫人马多一点。
所以朱棣下令,从应天府,中都附近征召勋贵子弟,烈士子弟,不仅要补足幼军四卫人马两万两千多人,还要再增加两卫人马,凑足三万五千精兵。
这三万五千人是朱瞻基是亲军,也是他今后手里的主要警卫力量,如何挑选,自然由朱瞻基做主。
但是实际上,虽然要挑选三万五千人,实际上,要招收的兵员超过五万。
足底这次带走了大半京营,虽然现在有朱瞻基的海军第一舰队,近五万人拱卫京城,人数还是略显不足。
第一舰队的人马是四大舰队中最多的,足有十五万人。
但是第一舰队负责的区域也是非常大,从长江到黄河,从洞庭湖到太湖,到青海湖,都是第一舰队的管辖范围。
特别是淮河一带,如今治安不靖,水上盗贼横生,第一舰队也有各项任务。
能抽出五万人来京城,已经是将各地的力量压缩到极致了。
除了第一舰队,如今朱瞻基手里最大的力量就是羽林卫四卫一万两千人。但是这一万两千人是负责保护朱瞻基的,绝对不会外派。
如果遇到有人造反,朱瞻基的手中几无可用之兵。
当然,如今京卫四十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赌博的年代,也能通过菠菜将民间的财富盘活。
当然,不是到必要的时候,他不会轻易破坏规则,因为规则建立艰难,破坏起来却易如反掌。
他现在已经建立了银行,老百姓也逐渐相信朝廷的信用,开始将钱财存进银行里面。
但是越大的商户,越是不相信朝廷,如今民间的大额金银交易依旧旺盛。
不过这些商人已经认识到了金银币纯度和质量都是值得可信的,內监银作局这几年压铸了数亿的银元和价值数亿两白银的铜钱,压铸机都坏了几十台。
可是银行的存款总额,流动资金,还不足压铸钱币的数额七成。
之所以有七成,还是因为內监限定了商户与朝堂交易,必须把钱财存进银行。
而且朝廷各种公费,工程用度,官员士兵俸禄也都是通过银行。
还差了三成,除了少数流通到境外的金银铜币,那就只有大商户们私藏起来的金银币了。
朱瞻基因为出海,对金银现金交易一直没有进行治理,朱棣也没有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认为朝廷到处设卡,耗费人力物力,还会增加腐败的环节,所以没有控制。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如果大量的金银被作为剩余物资私人存储起来,只会造成市面上的钱币短缺。
社会的发展需要钱财流通,金银不能吃,不能喝,再不拿出来用,逐渐会因钱币短缺造成财富饥渴。
虽然转变人们的认识非常艰难,但是第一步必须要走。
清查银行账目,促进商品流通的同时,也要促进货币的流通,这样经济才不会失衡。
在以金银实物充当货币的年代,在没有第三产业的年代,是不用担心金融危机的,但是要谨防货币短缺危机,货币充裕危机。
一帮五毒俱全的老家伙们将话题从蹴鞠又扯到女人身上,老家伙们得意洋洋。晚辈们一个个装作腼腆,实则不屑地倾听老家伙们互相揭短,或者是卖弄自己的风流史。
朱瞻基见话题逐渐扯远,干咳了一声。众人虽然看似一直在扯淡,但是实际上一直在关注朱瞻基的神情。
听到他的干咳声,登时所有人度住嘴了,看向了朱瞻基。
朱瞻基这才说道:“提到宝钞司,孤倒是想起了一件事。这大明发展银行才开了三年,现在竟然就有了三百万枚银币的亏空。
孤最近准备好好清查一下账目,你们各家若是在银行有挂账,没有到期的就暂且不提,超过期限的,还是尽快将账目抹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啊!”
(今天还要去打一天针,怕又更新晚了,所以昨晚睡了两个小时就起来码字。如果下午状态好,就加更……但是不要抱太大指望,牙疼虽然缓解了一些,但是为了码字没有休息好,今天怕是还要难受一天。希望大家体谅,谢谢!)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