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章 两个拥抱(2 / 2)

加入书签

“我哪里臭!”安暖可不愿意了,刘长安还在家里居然说她臭,“美少女的汗都是香的。”

刘长安回头看着安暖笑,柳月望对刘长安说道,“冰箱里的黄瓜别给我切了,我要用的。”

柳月望自从买了那个切黄瓜机以后,就特别热衷于用黄瓜敷脸,最主要的是那种切成透明一样的薄片的过程,让柳月望很有成就感。

至于刘长安要接管厨房,柳月望是没有意见的,上次已经尝过刘长安的厨艺了,那是会让人放弃矜持和客套的美味。

“知道了。”刘长安走进了厨房。

安暖还没有洗澡,她有些不乐意,平常两个人在家里随便怎么说都没有关系,但是今天刘长安在呢。

“你要说你拿黄瓜敷脸。”安暖得提醒她,本来不大想说的,但是忍一忍越想越别扭,说出来最多现在挨一顿打。

“你什么意宋代版本的时候,刘长安就做过鳝鱼包子,被记载在《东京梦华录w里。

《本草求原w里赵其光说鳝鱼有黄的,有青的,青的叫藤鳝,风鳝,生于寒潭之中,柳月望买的这些就是青鳝。

刘长安把鳝鱼放进水里煮,看到有些鳝鱼弯出了水面,明代刘宗周写故事说一个叫周豫的读书人煮鳝鱼,发现有鳝鱼头尾都在热水中,拼命把身体中段弯出水面,后来发现是因为鳝鱼怀孕了,满肚子的鱼籽,从此以后周豫便不再吃鳝鱼。

刘长安把弯出水面的鳝鱼又按了回去。

很多读书人文人喜欢编这种悲天悯人的故事,其实鳝鱼弯出水面和怀孕不怀孕根本没有关系,煮龙虾基围虾的时候,人家也会弯。

鳝鱼煮到不浮躁才是最重要的。

“最浮躁的地方就在于,这些人不但自己不辩证地看问题,还不允许别人辩证的看待问题,你只要一提一个被找出黑点的人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就会被认为你是在洗白,一个个的帽子给你扣上来。”刘长安笑了笑,“不管怎么样,郭沫若能在1927年入党从军参加革命斗争身陷险地,这一点就是相当的了不起,想想那时候大部分文人在干什么?尤其是那些在后来享受着大师名誉和待遇的人。”

“那你觉得目前这种风气,根源在哪里呢?”柳月望觉得刘长安说的这番话似曾相识,有点印象,但一时间想不大起来,便想着诱导他再深入讲讲。

“根源啊……根源这个东西太复杂了,探究起来是行政工作了。”刘长安不讲这个,摇了摇头,“主要是现在很多人的知识见闻来自于微博,朋友圈,贴吧这些地方,人生体验从哪里来?知乎,看一篇xxxx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的文,便有了一种自己体验过xxxx的自信。”

柳月望神色微变,这段话就太熟悉了一点,柳月望不动声色地站了起来,“你喝茶,我突然想起我有个课题要看下。”

刘长安点了点头,尽管柳月望表面不动声色实际上眼神颤动。

柳月望来到卧室里,拿出自己的手机,刘长安讲的这些话,那个大叔在和自己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也讲过类似的!尤其是通过知乎体验人生这一段话让柳月望印象深刻。

柳月望登陆了自己的小号,然后才反应过来……那天那位大叔在给自己的自拍照点评时来了一句“你这名字听起来像中年绝经妇女”,气的柳月望两个号都把他给删了。

删人真的只是一时冲动啊,柳月望跺了跺脚,现在最关键的是,怎么会这么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