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七、庞癝的思虑(2 / 2)
王翦道:“如果只是攻打灵寿地区,想来赵军不会拼死反抗,这样一来,老夫只需四十万大军即可!”
三十万大军也只是与赵国目前现存的精锐相当,可灵寿毕竟是如今赵国的国都想来魏国如果攻打灵寿,只凭四十万大军,只怕会有些吃力。
故而庞癝便道:“本相决定从洛邑调兵十万前往邯郸,这样一来邯郸城下将有四十万大军,再加上刘季的十万人马,想来上将军攻破灵寿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了!”
庞癝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担心王翦只凭四十万人马攻不下灵寿,而是担忧如若攻下赵国城邑,魏国势必要分兵驻守。而灵寿附近城邑密集,只怕到时候会削弱魏国的进攻力量。而赵国则不然,赵国只需据城而守,凭借着三十万大军,想来待魏国大军到达灵寿城下之时,兵力也只是略胜赵国旗鼓相当而已,甚至微弱于赵国。
但不要忘了,赵国方面可是据城而守,且灵寿又是一座坚城,想要攻打三十万大军驻守的灵寿,即便有王翦指挥,只怕短时间内也无法分出胜负。
而这样一来,国内持续空虚的魏国,只怕秦、楚两国想不觊觎都难。
再说,即便最后魏国成功攻破了灵寿城,甚至灭亡了赵国,只怕将士们的损伤必定会到一个极其惨重的地步。
那样一来,魏国又哪还有余力在短时间内前去进攻秦、楚两国呢?
眼看着魏王平的年纪越来越大,四年后,魏王平将亲政,而根据魏王平的性格,庞癝猜测十有等人的下场又有谁的是好的呢?
故而,即便是为了儿孙考虑,庞癝也不能,不敢这么做!
当然,也不是说每一个权臣的下场都不好,至少司马懿、杨坚等人的下场就出乎意料的好,自己当上了皇帝。可那却是在一个道德败坏至极的年代。
而如今呢?
如今虽然是战国时间,列国连年战乱,可人心却没有那么的坏!权臣想要更进一步,无疑于登天之难,燕国权臣子之什么下场?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而田氏代姜成为齐国王族,用了足足三代人的时间,韩赵魏三家最终分晋成为诸侯,说耗费的时间也差不多有上百年的时间。
这还是在子孙优秀的情况下。
而庞癝的子孙优秀吗?
答案不言而已,没有人会觉得庞卫和庞援有多么的优秀,这也是庞癝不敢再进一步的最根本的原因。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