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月是故乡明(2 / 2)
我说:“在北京,看不到街边卖牛羊肉的那种情景,也没有那么多月饼可以吃,秋天到了,还特别想念老家的沙果,酸酸甜甜的。”
小枫说:“但是今年过年的话,我们肯定不能提前回家了,我们公司大年三十才放假,用最快的速度开车回去,也到三十下午了。”
我边开车边说:“是啊,我和你说,我以前最讨厌过大年时家里包饺子了。我家人口那么多,每次包饺子,我妈就和好几盆面,做至少两大盆饺子馅,一盆肉馅,一盆素馅,然后从腊月二十八开始,我们就全家人一起包饺子。不光要包过年时候我们吃的,还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要包招待客人的。每年大年初四,我爸工地和公司的人都来拜年,天啊他们要吃掉好多饺子!还有家里的亲人们互相拜年、姐姐们和我的几个朋友来串门,都是用饺子招待。”
“那你们要包多少啊?”小枫问。
“十几盖帘儿?二十几盖帘儿?忘记了,反正就是感觉很多,总也干不完的活。所以小时候,每年包饺子对我来说就是酷刑。我包累了就去擀面皮,擀到胳膊酸就再去包会儿饺子,妈妈把包好的饺子再端到南房去,一会就冻好了,直到大年三十中午,我们干完这些活,才能找同学去玩。那时候我心里好痛苦啊,又不敢说。后来结了婚,你和我姐夫们都会一起跟着包,大家有说有笑,我爸也不像以前那么严肃了,才喜欢上这种家里人围坐在一起的气氛。哎,没想到小时候那么讨厌的事,现在却成了奢侈了·······”
小枫也不说话了,他看着外面,月光把没有路灯照射的高速路铺上一层银霜,圆月挂在公路的正前方。我说:“现在已经过了12点了,外面是十五的月亮的吧?”小枫点头,我又踩一脚油门,加快了速度。
清晨,我们先回到婆婆家里吃早餐,中午回到爸妈家里,之前和他们说过中秋节不回家过,他们没想到我们一家三口会赶着夜路回来。妈妈一个劲的说晚上开车太危险,爸爸早就激动的抱起辰辰,那两天里,他除了问过我们在北京是否已经收拾好租来的房子之外,再没问过其他问题,只会哄着辰辰玩。
我心里有些小小的失落,我很想和他聊聊北京,聊聊我的所见所闻,想让他们通过我,知道现在的首都正在高速发展,一切都和他们年轻时不一样了。但爸爸从不主动问,就算我引出这个话题,他也不附和,这让我我更加寂寞。从我结婚后,爸爸什么小事都替我操心,婚礼的烟酒茶糖和餐饭,他怕我们舍不得用好的,都替我们出钱买;我们租房时他怕我们冬天冷,替我们修葺一番;买第一个房子时他怕我们被置业顾问忽悠,跟着我到现场看过后才拍板;我工作时他怕我钻牛角尖,经常问我工作情况,当我遇到问题时,总是适当的帮我消化和解决······
但从我到了北京以后,爸爸仿佛不再关心我的生活,他心里眼里只有辰辰,也懒得听我讲北京的故事,妈妈也只帮着做饭逗孩子玩,我那一肚子的话不知道该说给谁听,漂泊的感触也无人分享,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内心空荡荡的。
那次回家后和朋友们又喝了一晚的酒,内蒙古人爱喝酒,不管是蒙古族还是汉族,男人还是女人,只要生长在这里,就有酒量。我儿时并非这里人,爸妈也不是能喝的基因,遗传到我这里,也只剩下两杯白酒的酒量了。每次酒后我都表现的特别好,但胃疼都会在第二天发作。回北京的那天,我的胃又开始疼,我无聊的发了一个朋友圈,只写了两个字:“胃疼······”
晚上到北京后,爸爸给我发微信说:“胃口还疼吗?”爸爸的这句问话惊呆了我,因为他从来不发朋友圈,我本来以为,他也不会看我们的朋友圈,没想到我这短短的两个字,还是被他记住了,那么,我曾经发过的所有抱怨、晒过的所有幸福、还有那细腻的小情绪,他都知道,只是不说?我抱着手机,想象着他戴着花镜打出这几个字的样子,一定也很费劲。我回复说:“胃口已经没事了,我已到北京。”爸爸没有回复,我猜他看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