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九章:毫无瓜葛(2 / 2)

加入书签

谢池春忍不住想扶额。

论说她都不配跟他们坐在一起商量事儿,一个镇抚使两个千户,轮的上她一个总旗指手画脚了?

但厉霄和吴赞却十分默契的收了声,谁也不接卫箴的话茬,且卫箴说话的时候又看着她,摆明了就是问她的嘛。

谢池春两只手对插着,拢在了一处,搁在小腹前,手心儿掐了掐,也不觉得疼,声儿不怎么大,带着不情不愿一样:“要说真是通了倭,跟京中就一定有联系,且不说能分什么好处吧,就说这么大的事,京里头要没人替他兜着,他就不怕哪天叫人暗地里拿住了把柄,一道折子把他告到京里去吗?横竖说下来,他得在朝中有人,且这个人,得位高权重,很能在御前说得上话,连最机密的折子都能插手。”

再多的,她就不敢说了。

什么人能插手密折呢?

什么人会状告张显阳呢?

能够六百里加急具折进京直呈内阁转送御前的,那得是巡抚,再不济,也得是布政使这个级别的,可要是连地方巡抚的密折都敢淹,那这个人,一定得出自内阁,而且……

厉霄呼吸一滞,心说真是个傻姑娘,叫你说,你含糊其辞不就完了,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啊。

卫箴却对谢池春的回答极满意。

他要的,就是这样坦诚又直爽的谢池春,绝不是在他面前,还要支支吾吾,藏着掖着不敢说的谢池春。

只是有一样,她算错了。

卫箴嘴角扬了扬,面上隐有了笑意:“他与京中往来联系,未必是要将来这人能替他将奏疏淹下,所以你要说这个人出自内阁,这说的通,可如果说是出自刑部或大理寺、都察院,也说得通的。”

吴赞哦了一嗓子,显然明白了卫箴的意思:“也就是说,他未必想过,一旦事发,陛下会直接派锦衣卫往福建,按正常来想,都指挥使涉及通倭案情,该交由三司会审,便是不欲把动静折腾大,这案子,也会交到刑部或是大理寺手上,由他们领钦差旨意,奉旨福建,查办此事。而汪指挥使的内线,只要埋在了三司中,只要陛下委派了旨意下来,他就很快能够得到消息。从京师往福州而来,咱们快马赶路,尚且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换做了三司官员,只怕更慢——”

他拖了拖尾音,下意识皱眉:“这样的时间,已足够他销毁一切证据,甚至是杀人灭口了。”

卫箴说不错,很赞同他的说法,显然是吴赞所说,与他所想,完全一致。

谢池春后知后觉的,倒把这茬给忘了,可要说想不到陛下委派锦衣卫前来……

她抿唇:“老大,说想不到陛下会派锦衣卫到福州来查办此案,这有些牵强吧?”

卫箴也不生气,挑了眉看她:“即便想到了,他的人,安插不到北镇抚司来,也是枉然,说不准三司中果真有他的人,或是与他平级的,甚至是比他官儿更大的,能帮他说上话的,只要咱们出了城,他们还能不知道吗?”

这道理到也说得通……也就是说,人未必一定出自内阁,也未必是她先前所想的那一个。

谢池春深吸了口气:“老大突然问这个,是不是觉得,也许汪指挥使根本就与京城毫无瓜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