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八章 黄牛埔(2 / 2)
银术可老将军说的不错,宋军虽然机巧,讲究什么谋略兵法,但正面交战,战场决胜是软肋。
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用最笨的办法,反而最能见到起色。
几番交锋下来,宋军明显有所不敌,已经呈现出退避之势。
正是趁胜追击的时候,决不能给宋军喘息之机。
唯有用武力击败,才能彰显金军的强大,提振士气,振奋军心,这是三太子千叮万嘱交代的,自然不敢怠慢。
折合立即调动兵马追击,试图一举击溃宋军。
这一遭,宋军没有再出战,只是挑了些竹竿出来。
这是?
听闻宋人有挑旗投降之说,难不成这么快就……
折合正有些小激动,不想一抬头,看到上百根竹竿伸出来,上面挂着的可不是什么旗帜,而是血淋淋的人头。
仔细辨认,都是金国将校首级,其中就有进攻箭筈关的——没立。
难道……
没立率领的偏师已经全军覆没了?
尽管折合不愿意相信,但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令人不寒而栗。
更要紧的是麾下将士们的反应,本来气势汹汹,趁胜追击,但将校们的人头突然出现在面前。
鲜血足以让人畏惧,让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勇气与信心,瞬间荡然无存。
金军兵将立即掉头,仓皇撤退,若不是折合及时压着阵脚,恐怕会形成溃败之势。
饶是如此,仍旧有宋军趁势追杀,双方再次乱作一团,只是主客异位,优势颠倒……
……
乌鲁紧赶慢赶,终究还是来迟了一步。
被吴玠抢在前面,用人头恫退了金军兵锋,让黄牛埔的强攻暂时功亏一篑。
银术可接到奏报时,脸色铁青。
气势汹汹而来,数日下来,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
亲自督战的正面战况激烈,但功亏一篑,眼下这情况,恐难有进展。
寄予厚望的偏师竟然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上万人就这样命丧千河畔与箭筈关下。
没立过于轻敌了!
但此时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仔细论起来自己有责任的,识人不明肯定算一个。
还有,没立之所以那般急功近利,也与自己有关系。
全军上下都知道,银术可老将军要为弟弟拔离速报仇,欲斩杀徐还与牛皋。
哪怕没有明确要求、指令,但麾下将领少不得投主将所好,冒失行动,以至于酿成如此悲剧。
唉!
银术可长叹一声,此战并非宋军多强大,计策多巧妙,终究还是己方大意失误所致。
如果偏师由乌鲁统领,即便宋军在箭筈关设下埋伏,也断不会是如此结果。
可惜事已至此,一切为时已晚。
为今之计,只能……
黄牛埔恐怕暂时难以突破了,但短兵相接之后,银术可意识到一件事。
宋军最大的软肋便是近战,所以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宋军绝对占不到便宜,关中局势便还是由金军主导。
打定了主意,银术可也便没那么难过。
立即修书一封,向京兆府的完颜宗辅禀报情况,并请求调整策略。
银术可相信,三太子是明白人,会支持自己的建议。
只是他并未想到,当此之时,完颜希尹恰好也进了长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