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〇三章 拳打奸佞,击鼓伏阙(2 / 2)

加入书签

他们惊讶地发现,有书生侵到了身旁,或是死死拉住他们的手脚,或是恰巧按住刀兵,或是将他们分割控制。

难以想象,印象里柔弱的秀才书生竟如此懂得武人策略,而且力量动作那么精巧,悄无声息地便让禁卫失去了反抗能力。

万俟卨自然也失去了最后的保护,被愤怒的书生们拉出来,扔进了人群里。然后拳打脚踢,一顿痛打,杨沂中同样也没能幸免。

可恨的万俟卨发出了阵阵哀嚎与告饶声,可惜很快便被书生们的喝骂掩盖。学子百姓恨急了奸佞,目睹岳飞之死的悲愤全都化作仇恨,全都发泄到了万俟卨和杨沂中身上。

书生们拳脚相加,没有停顿,也没有阻难,群体行为到了高涨之时,根本停不下来。

万俟卨和杨沂中死了。

当朝侍御史和禁卫中军统制生生被书生百姓打死了,身体已经被踩踏的不成人形,几乎快成了一滩肉泥,只能从残破不堪的官服上和身形轮廓上辨认身份。

在场的兵丁差役目睹此情此景,完全被吓傻了,刀枪兵器扔了一地,默默蹲在一旁,唯恐一不小心也步了万俟御史与杨统制的后尘。

书生们是解气了,但逐渐冷静下来后,部分人员也有些心生怯意。不管怎么说,他们打死人了,打死的还是朝廷命官与禁军统制。

可谓兹事体大,焉知朝廷会怎么看待,如何处置。

“奸佞小人,谋害忠良,人人得而诛之,有何可惧?”

那个曾在文澜书院前阻拦万俟卨的书生陈俊卿再次站了出来,高声呼喊。

“是啊,有何可惧?”

立即有人附和,引起了广大书生的共鸣,心中些许畏惧瞬间被冲淡了很多。

“岳将军遇害,凶手何止一个万俟卨,走……我等前去敲响登闻鼓,请官家出面主持公道。”

陈俊卿很聪明,中军统制出现在此处,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是皇帝的意思。但他立即将皇帝摘了出来。

请官家主持公道,潜台词是皇帝不知情,皇帝仍旧是圣明天子。如此不至于逼的赵构无路可走,狗急跳墙。

为了维护自己形象,平息事端,赵构很大程度上会有所让步,息事宁人。

另一方面,这个年代皇帝仍旧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为君讳的观念仍旧根深蒂固。请皇帝主持公道,追究奸佞这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从而避免好不容易聚集,情绪调动的书生百姓心生畏惧,从而失了今日之举应有的效果。

从而达到清算奸佞,施压朝廷,却不至于彻底撕破脸皮的预期效果,可谓是拿捏恰当。

“走,去皇宫,敲登闻鼓,请官家主持公道。”

书生百姓立即附和,抬起了岳飞的遗体,扶着虚弱悲伤的岳翻,浩浩荡荡往皇宫而去。

而万俟卨和杨沂中的尸体仍旧泡在雨水之中,被人踩踏踢开,下场凄惨。

终于放松的兵丁差役见状面面相觑,确信书生和为官百姓已经走远,这才勉为其难上前为二人收尸。

与此同时,飞速将消息报知政事堂,报知宫中。

岳飞之死,大理寺的混乱才不过是个开始,真正严重的是书生们正往登闻鼓而去,准备伏阙请命。

惊天之变,正在快速酝酿,即将爆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