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岁末大战(一)(2 / 2)
难道这些士绅们都要大祸临头之时,才会警醒过来,才会与自己同舟共济?
不,朱平槿否定了。一叶障目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士绅还是清醒的!复兴报的发行,让更多的四川士绅看到了目前的局势。他们不像王应熊、杨伸等人,在天下危殆之际,还愚蠢地死死抱着既得利益不松手。真实的历史中,当四川遭到土贼和流贼交相为祸之时,在辫子军进入四川之后,蜀地大多数士绅和百姓都尽了最大努力进行抵抗。
为此,他们几乎付出了毁灭性的代价!
那士绅们自发的抵抗为什么会失败?是缺少兵器还是缺少人力,又或是缺少抗敌的决心?都不是,朱平槿暗暗摇头。
他用自己脑中的历史唯物史观分析,得出了唯一的结论:那就是缺乏坚强的领导,缺乏一个公认的领导核心!人人都认为自己兵力最强,粮食最多,官位最高,后台最硬,其结果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在武人军阀化、文臣权谋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他们最后被人数更少、力量更弱,但有统一指挥的辫子军一一击败。
结局毫无疑问,是亡国亡族亡家亡身!
面对天下大乱,四川的地主官绅阶级已经在逐步警醒、渐渐行动,我必须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净化他们!但他们还需要一个领导核心。而只有我,才有资格做这个领导核心!
朱平槿自信地想,最多再加上一个老婆。
朱平槿自信了一分钟,又有点心里打鼓了。地主动起来了,农民怎么办?他们能不能与我站在一起,形成抗贼抗虏的统一战线?没有农民的支持,士绅单打独斗,一样会失败。
斗争的关键,还是两样:政策与策略。
……
两条船在行驶约十里后,在嘉陵江和渠江的交汇口(渠江咀)转头向右,进入渠江水道。
隆冬季节里,渠江水少,流速缓慢,水道也不宽阔。虽然利于船只逆流上溯,但不利于战船机动。
董克治热情地向朱平槿介绍,这渠江丰水期与枯水期水量相差极大。丰水期江面可达二百五十丈,枯水期只有七以李含乙旌表上记载的官职为准(可能有追授)。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