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六十章 中隐于市(一)(2 / 2)

加入书签

原来,人称“贺聋子”的江夏人贺逢圣在被迫入阁后不久便再三上表致仕。

皇帝看出贺逢圣确无恋栈的心思,也确无拯救危局的能力,便顺势下坡,准他回乡。

前些日子贺逢圣回到了武昌,官员故旧学生一大堆为他接风。谈起当今朝局艰难,贺逢圣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一时惊骇众人,成为湖广时下最大的政治新闻。

取贺逢圣而代之的人是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吴甡(shen)(注一)。

吴甡乃南直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当过知县,做过御史,曾为河南、陕西巡按,崇祯七年升任山西巡抚,崇祯十一年和崇祯十三年两次进京,出任兵部左侍郎。他是老资格的东林党人,宦海沉浮两起两落,被开除过官籍,被罢官过乡里。

因为吴甡是从河南、陕西、山西等匪患严重的地方上成长起来的干部,政绩官声良好,又是官场中著名的杏林圣手,“想必”一定廉洁。故其上任之初,皇帝对他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上任伊始,吴甡便接了一个棘手的任务:督促丁启睿、杨文岳率军援汴,解开封之围。

督促援军,听来便是一封内阁行文的简单之事,但事实上远非如此。

军队要打仗,第一件事便是粮饷,而朝廷缺的正是粮饷。

若是朝廷拿不出粮饷,那些丘就这德行。

“金五万”、“金十万”,到底是金还是银?

“银牌、布币”又值多少?

响木一怒之下,直接写了个五十万。

注三:最早的民营商业性垄断组织,不是托拉斯,也不是辛迪加,而是以行业、地域甚至籍贯为纽带组成的行会。

请注意,行会并非中国特色。中国有,外国也有。比如在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各行各业的行会就已经相当成熟。

言垄断必称托拉斯的人可以闭嘴了。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