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一十二章 水上堡垒(一)(2 / 2)
可保宁级舰首微微前倾,宛如竖立的刀锋。主甲板和二层甲板首尾贯通,几乎完全平直。三、四层甲板同样平直。但在舰尾处挖短大截,船尾与带孔的平衡舵之间,留下一段空白处。
双层船楼平铺于舰体主甲板上,占据了整个中部,前后各设阶梯型主、副炮平台。高耸的主桅直插入船楼后部,使保宁级的侧面剪影两头低,中间高,形似一个正楷的“山”字。
不过,细究保宁级的舰体结构,倒与福船的结构神似。
主甲板以下是二层甲板,前后是生活舱、弹药舱和舵机舱,中间是一长截的摇橹舱。
二层甲板之下是三层甲板,住人和储物。船体中部与尾部有一大截没有隔板只有拱形支柱的空舱,舱顶留有两个大圆孔,径直穿过主甲板与中央船楼,与外面的世界连通。很明显,这里即将放入某种不为人知的重要物件。
四层甲板即为船底,有十余间传统的水密隔舱,装石块以压载,并装载易燃易爆的火药。
主甲板之上是前后主炮与中央船楼。副炮平台与船楼一层甲板同高连通,下方是有防护的待发弹药舱。
船楼一层中前部是舰长、监军等中高级军官的住舱,中后部是帆索舱。尾部是直通上下的天井。
船楼二层甲板前部是驾驶舱和指挥舱,之后是帆索舱。
高达七丈的主桅由一根笔直的硬木制成,从正中穿透船楼的帆索舱和主甲板,直达船底的龙骨上,构造十分坚固。
主桅顶部卯接了一根两丈长的副桅,还有一个由木板和绳索搭成的简易瞭望台。瞭望台和副桅联合使用,便可通过这个制高点发出清晰的旗号。
帆面以火浣布(注二)织成,可投之于烈火而不损。
保宁级上的武备,继续体现了护国军水军的战术特点,即以炮击摧毁为主,以跳帮白刃为辅。
主甲板前后,两座可以大范围旋转的主炮布置在主甲板的首尾炮座上,但炮座尚未完工,炮体也踪影全无,只是用大块油布牢牢捆扎遮挡住开口。
前后主炮间,则是与中部船楼相连的两座副炮平台。副炮平台上各装一门同样可以旋转的副炮,炮身与蜈蚣一型船上广泛使用的七斤半短炮相同。
在船楼两侧的主甲板上,沿左右两舷各分布四门形似弗朗机的后膛速射炮。只是此炮比官军惯用的弗朗机既短又粗,明显用于近战中防敌跳帮。
注一:响木没有查到崇祯十五年四川有大灾的历史记录。
注二:现在是金堂县的县治。
注三:火浣布,即木棉织成的布。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