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12章 接风洗尘(2 / 2)

加入书签

三人自然见过穆东主的货物,不过,无论用什么方式,穆青山就是不肯交出生产的工艺,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奇货,都是李自成的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穆青山并不掌握生产工艺。

“对,穆东主的这些货物,你们也可以生产,甚至还能生产出更多的货物,”李自成淡然笑道:“如果江南的商家实行分工,有人管生产,有人管销售,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行商,是不是能赚更多的银子?”

“这自然好!”黄庆的双中泛出精光,不自觉看了穆青山一眼,眼中的精光缓缓消失,“皇上,草民等没有相关的生产技术,穆东主又不肯透露分毫……”

李自成大笑,道:“其实,你们也有生产的货物,比如布匹,就是工厂生产出来的吧?只是生产规模不大,又是手工操作,大家又是集中于同一领域,利润才会微薄……”

黄庆感觉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明明前面出现了一丝亮光,却找不到通往灯光的路径,思索了好一会,终是道:“皇上,草民要如何去做……”

“很简单,扩大生产规模,采用机器操作,就会降低棉布的生产成本,利润才会增加,”李自成道:“当然,也不能所有的人都集中于纺织业这一块,恶性、无序的竞争,会让一部分人破产,每个行业,应该以三五家工商户为主……”

黄庆三人,对李自成的话,自然半懂不懂,生产规模上的事,他们还算明白,但“机器”就不知道是何物了,再说,每个行业只允许三五家商户经营,别人难道能听自己的?只要纺织业有银子赚,就会有人不断加进来……

李自成没时间长篇大论,他只是说了大概,包括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事,其余的事情,让他们去问穆青山。

穆青山虽然说话不多,但在李自成的眼中,竟然成了江南巨商的师傅,他心中十分受用,只要让江南的商户们看到,他与皇上的关系不一般。

李自成暂时不会向南京的商户出售手中的技术,等战争结束后,他要进行考察,只有品行高洁、注重社会效益的商户,才会得到扶持。

他看着黄庆三人,道:“你们是江南的大商户,可知道江南那些地方商户比较集中?”

黄庆拱手道:“据草民所知,江南之地,以南京应天府、苏州、松江、杭州为首,镇江、常州、嘉兴、湖州为辅,此外,江北的扬州,富裕不下南京。”

李自成展开行军地图,发现黄庆所说的区域,基本上就是环太湖流域,是连成一片的,“这些地区,除了行商,都是以纺织业为主吗?”

黄庆道:“除了扬州因为食盐而暴富,江南之地,的确以纺织业为主。”

“货物太过单一,一旦纺织品出现滞销,江南积累的财富就会毁于一旦!”李自成的心中,已经有了在江南推进工商业的准备,当然须得战争结束、华夏一统后,他才会闲下来,对商户们进行产业指导,不过,华夏这么大,工商业不能集中于江南一地。

以京师为代表的北方,以兰州、西宁为代表的西方,同样是发展的重点,如果这三地富裕发达了,很快就能带动整个华夏走向工业化。

“皇上……”黄庆见李自成平易近人,胆子逐渐大起来,李自成的话,让他心潮澎湃,但一时之间,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黄东主别急,等战事结束了,朕会亲自指导江南发展工商业,”李自成微微颔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规划,只要江南的商户有进取之心,江南一定可以在全国率先进入工业化阶段,“几位东主,你们也要做好准备,银子、工人、厂房等,都要早做准备。”

“草民遵命!”

李自成笑道:“朕不怕你们富可敌国,只要遵守华夏的律法,特别是足额缴纳工商税!”

正好户部尚书高弘图来请众人赴宴,李自成便结束了谈话。

宴席摆在城南最繁华的秦淮河南岸的钞库街,酒楼的名字很特别,叫做“钞库街十官出生,以前在韩成任知县的时候,就是非常体恤百姓,被任命为新的南京知府,户部郎中苏观生被任命为南京法院院长。

这一席上,除了史可法,只剩下吏部尚书礼部尚书钱谦益了,李自成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一时却想不起在哪儿听说过。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