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5章 寒门贵子(9)三更(2 / 2)

加入书签

四爷也不细说,“都是yi样的。见着了,就得分yi份。至于他怎么弄银子的,我也不问,知道的多了,事就多了。”

殷老二这才诧异的看四爷,“你小子可算是开窍了。”

连着两天的晴天,地里能下去人了。

高粱,玉米,花生都能收了。

殷老二yi边收拾农具,yi边对老爷子道:“咱们也没多少地,人也够。叫四郎跟他媳妇去收嫁妆田里的庄稼吧。趁着天气好,得抓紧呢。”

老太太从堂屋里转出来,“先把家里的地收完了,就那五亩地,yi家子这么多人,半晌功夫就收回来了。拉回来yi起晒,省事。”

殷老二撇撇嘴,就知道老太太想把那五亩的粮食收到家里面。

可是凭什么?人家那是媳妇的嫁妆,只能供四郎媳妇用的。家里想占,没门。

他呵呵yi笑,“什么时候三郎媳妇把陪嫁的家私都交出来了。什么时候那田里产的,就归咱们家用。”

老太太手里拿着鞋底子,顺手就朝殷老二扔了过来,“你个瘪犊子你个不孝子”

殷老二呵呵yi笑,yi边咬牙磨刀,yi边轻声道:“您老尽管骂吧?当初是谁把我自己赚回来的十八两银子,给她大儿子置办了yi身人模狗样的行头,就为了拜上yi个名师。你们不给我娶媳妇,我自己赚钱娶媳妇。结果,我跑了yi趟镖,卖命的钱给你大儿子做了yi身好衣服。用半袋子陈粮,给我换了个哑巴媳妇回来。你尽管骂,骂的世人都知道你大儿子是个什么德行,你就消停了”

老太太喉咙就像是被掐住了yi样,yi下子出不了声。老二这些年,但凡yi个不如意,就将这陈年旧事拿出来提yi提。可偏偏这事,是她理亏。

老大的前程要紧,她当时只是挪用了这银子。想着回头补上。可老二这瘪犊子,愣是找到了那位大儒,在人家门口哭诉委屈。闹的那位先生连见也没见老大yi面。还有那身衣裳,也被老二半夜起来,扔进了灶膛里,yi把火烧了个干净。她这才气急了,给他娶了个哑巴媳妇。

从此,母子俩算是杠上了。

老爷子在yi边抽旱烟,“叫四郎两口子去收吧。咱们家人手够。得空了,给他丈人帮帮忙。这婚事上,咱们家理亏。”

殷老二这才停下嘴里的碎碎念,得意的看了yi眼老太太。

厢房里,范氏小心的看了yi眼靠在床头的三郎yi眼,小声道:“这家里这么吵吵嚷嚷的,也不是个事。这门风,也是顶顶要紧的。”

三郎心不在家里,听了范氏的话,好半天才道:“老太太爱嚷嚷,你说怎么办?搬到城里?”

“城里?”范氏摇摇头,“城里的话,yi座小院都得几百两银子。要是镇上,倒还罢了。”

三郎扭头,“镇上宅子多少银子?”

“yi百两就能有个小二进的院子呢。”范氏就凑到三郎跟前,“你那天给我三十两叫我收着,咱们再想办法凑yi凑,买个院子,搬出去吧。这样吵嚷,相公也没法读书。”

她心里有她的计较,与其这男人不停的盯着小何氏和梅氏,不如远远的避开这两人。整天在yi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早晚要出事。

三郎右手拿着书,打着左手的手心,“只有三十两银子,你就想办yi百两才能办成的事。你倒是说说,你有什么主意?”

范氏低头就笑:“看相公说的,如今没分家,房子买了,那也是给yi大家子买。咱们只是暂时住过去而已。咱们私下里添三十两,再加上相公之前给祖母的二十两,这就是五十两。家里只要再添yi半,就能买yi套房子,何乐而不为呢?”

三郎这才转头看范氏,这媳妇还真是个黑心的。“你是想叫家里卖了粮食,给咱们买房子?”

“怎么是给咱们买房子?那房子还是家里的产业。”范氏瞪眼。

三郎心里呵呵,你爹就是县尉,房契地契这些书,别人要私下里更改,那是难上加难。你要更改,那却是yi句话的事。甚至只要给书吏递上yi句话,这事就算成了。反正房子还姓殷,只是落在了大房罢了。

他心里警惕,觉得这媳妇心眼真多。另yi方面,也觉得这样对自己更为便利。别的不说,就只家里的饭菜,自己就先受不了。就算给自己再多的优待,那也没好到哪里去。

“家里的粮食都卖了,也不值多少钱。”三郎摇头,“最不值钱的,就是粮食了。能有个二三十两银子,就顶天了。”

范氏就抿嘴笑,突然转移话题道:“说起来,小姑的年纪也不小了。可有合适的人家?”

三郎眼睛眯了眯,“那倒没有。怎么,你有合适的人家要说合?”

范氏就捂嘴笑:“我刚嫁进来,就怕贸然给长辈说亲,不合适。不过人家倒是好人家。知州大人,这个门第不算低吧?”

三郎瞳孔猛地yi缩,这娘们太毒啊。冯知州家的次子,听说是快不行了,正要找人冲喜呢

就为了买个院子,就动了这么多心眼,不惜将yi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往绝路上带。三郎的心都止不住哆嗦。此刻,他终于知道什么叫最毒妇人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