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三章 典吏(1 / 2)

加入书签

同样是大业十一年的七月初士身穿葛色直裰、脚踏白袜乌靴,腰下系着一个文士袋,瞧形象该也是县中文书、账房一类的人物,此时正大喇喇坐在凉棚当中,冷笑着看吕友转身!

“呸!”一个年老的官差冲着吕友的背影重重唾了一口唾沫,便来腆着脸与那文书笑道:“王书典莫要与这等乡野小民动气,高低不过就是个泥腿儿,大事自然还是要与吕氏的野老商议才成。www.126shu.com”

这王书典乃是如今黄县县衙的典吏,名唤一个禀字,倒是个本乡本土的人物,闻言只是一乐,与老差摆手笑道:“吕氏前任村正,与某倒有数面之谊,村中庶老某倒也认得几个,只管看他寻来谁人与某说话。”

老差闻言倒也随身附和,便也耐着性子等待,不过左右瞧瞧倒也倍感惊奇,随口道:“咿!王书典且看,这吕氏之人莫不是都得了失心疯,大好砖石不修房舍,却来修着劳什子的砖路,竟是比俺们县中的官道还要平整!”

王书典闻言自然也是把脚下的这条大路看在眼里,同样对吕家村中的建设情形也是充满好奇,左右打眼瞧看了半响后,竟也摇头道:“瞧不出这吕氏之中,竟也有这般远见之人,如此修建虽然颇费砖石人力,但格局却是不差,能比县中通衢了!”

正诧异的时候,也就瞧着吕友领着几个后生,扶来了两个老者,一个须发全白,眼中还有白霜,另外一个一瘸一拐,走路都不利索。

引至棚下,也就听得吕友与王书典等人引荐道:“望公、七公便是我村中族老,如今七公代为村正!”

王书典忙也起身打揖为礼,然后三言两语道明的来意,便是来请吕氏派人前往黄县,商议徙民筑城之事。

此外,王禀还拿出一本名册,表示按照新r县丞的意思,听闻芦山吕家村去岁遭了贼兵侵扰,村中丁口大有损失,所以希望重新核定吕家村的丁口帐册,好按律消减吕家村的租庸调税。

这些都是正事,吕七公自然一口答应下来,只是前事说完,王禀的后话却是一转,提到了去年和往年的积欠,顿时气氛就有些凝固了。

望公今日的精神还好,闻言便也瞪着一双无神老眼,喝道:“我吕氏自前汉以来,便居芦山,历数十代,还未听说兵灾之年苟谈积欠之事!”

吕七公则是将手一指周围,也道:“典吏往日也曾来我芦山,可是如今这般光景?如今我芦山吕氏,自……自力更生,生产自救,还不曾问县中要了救济,却还与我等论什么积欠,简直岂有此理!”

王禀四人来了也有一会,自然瞧着吕家村除了正在修建的地方有些生气之外,边边角角都是火燎过后的残垣断壁,受灾情况自然一目了然,当下忙也推说这是新r县丞交代,纵要减免也得报得实数之后再行消减,要走上一个必要的流程云云,随后便也忙着告辞转回了县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