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零一章出兵还是不出兵?(1 / 1)

加入书签

<content>英国公张辅虽然已经不喜欢出风头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一直沉默下去,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勇于开口直言的,这不,当一众朝臣都犹犹豫豫的时候,他再次站了出来,极力支持大明迅速出兵,插手草原战事。www.126shu.com瓦剌与鞑靼同属于草原两大霸主,又是北元残余最大的两个部族,如果其一方彻底消亡,那赢得一方肯定会失去控制,到那时,大明不再是面对两大勾心斗角的草原部族了,而是一个统一的草原部族。对于如今的大明而言,这绝对是一件不愿看到的事情!因而张辅这位战功赫赫的主帅,自然要极力支持大明出兵,将脚跟还未站稳的瓦剌削弱驱逐。不得不说,张辅的决议十分正确,事实,此时的瓦剌虽然轻松干掉了鞑靼,但是鞑靼还有着数十万部族,这些部族虽然失去了控制,但是一旦鞑靼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必定会给瓦剌带来不小的麻烦,而且此时瓦剌大军也征战多日,再加草原暴风雪缘故,粮草已经渐渐供应不了,因而这时候大明出兵才是最佳的时机。因而,此时的瓦剌大汗不得不一边大肆打压拉拢鞑靼部族,一边尽可能的凑齐粮草,甚至为了节省粮草,他还下令将一部分鞑靼牧民之的老人抛弃。而这在草原,其实是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在草原,一旦遇到灾害,如暴风雨,蝗灾等自然灾害,草原部落为了生存,会选择将一些老人给抛弃,虽然这种做法很不人道,但是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这样去做。而此时此刻,瓦剌大汗这样做,虽然很有可能会让一部分鞑靼人极为愤怒,但是这也是瓦剌最能节省粮草的措施,毕竟此时的鞑靼部族牧民也同样算是瓦剌的子民了,如果不能将他们的心收服,恐怕会给瓦剌今后的统治带来无尽的麻烦。正所谓两相伤害取其轻,瓦剌大汗也只能这样做了。可他却并不知道,此时在他们东面的奴尔干都司地区,一个传言在迅速的传播,而且这个传言经过当地部族以及东面的一些草原部族传入了鞑靼部落之。传言是这样的,据说在东面有一个拥有无尽财富,无尽粮食的部族在招收子民,只要你过去,不但会给你提供粮食,还能够保证你们的安全,甚至还能够获得大量钱财。尽管这则传言仅仅只是传言,大多数都不信,可是此时草原遭了大灾,一些不甘心的牧民在经过一番斟酌之后,还是决定冒险前往东方,去那个部族下生活。而这也是草原各部族传统的融合与分裂方式,毕竟草原的部族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他们可不会管什么是否为鞑靼或者瓦剌亦或者是其他部族。这点与华夏正统汉人倒是有些不同,在汉人的传统观念之,汉人始终是汉人,如果你投靠外民族,那是彻彻底底的民族罪人,是要遭受万人唾弃,遗臭万年的。当然,这些都扯远了,再说此时,当有少部分牧民带着一丝期待,悄悄带着一家子冒险迁往东方的时候。在奴尔干都司城内,腾格尔斯与格纳斯二人也在商议派出一支远征军押送着大量粮食前往西边靠近鞑靼的区域。因为根据李江制定的计划,这次并不是要歼灭多少瓦剌大军,而是要分化削弱瓦剌大军的实力,因此其他非战争手段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这次的传言便是计划之的其一环。在李江的计划之,这则传言不管结果如何,肯定会有少部分鞑靼人相信此传言而选择东迁,到那时,远征军只需妥善接待这些牧民,并且将其安置下来,到那时,传言不再是传言了。事实,局势也正朝着李江所制定计划那般发展着,这不,才过了不到十天,鞑靼部落之,又有一则传言在迅速传播,尤其是瓦剌大军镇压鞑靼部落不稳的情况下,这则传言的可信度在迅速增加。一些小部落可是悄悄逃亡,虽然瓦剌大军几次镇压,可是越镇压鞑靼部落的牧民越反弹,一些有心人开始趁机串谋,开始了大规模逃亡。也在这个时候,翰难河卫,这个靠近捕鱼儿海的大明设立的羁索卫所之内,一支数千的大军正驻扎这里,而且周围已经修建了冰堡,冰堡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因为靠近山崖处,因而地势险据,易守难攻,而且此时堡内囤积了大量粮草,足够十万人食用一个月之久了。并且,这时候,还有源源不断的番薯与土豆从小琉球岛,也是东番岛运过来。说起来,番薯与土豆这两种高产作物虽然产量目前还不了近现代那般,高的吓人,但起此时的水稻小麦来,亩产产量可是高多了,尤其是在东番岛,此时的东番岛,汉华王国尽管只占据了台南之地,但是所囤积的番薯却已经达到了百万斤,这么多番薯当地的人肯定是吃不完的,所以这时候正好可以运往北方。.........三日之后,翰难河卫所堡内,腾格尔斯与格纳斯正在听取着麾下吏的汇整。“启禀两位都督,目前堡内收留牧民共三千七百八十三人,牛羊七百三十四头,堡内存储有粮食豆三万斤,番薯........!”听着吏的回报,二人时不时点了点头,直到最后,腾格尔斯挥了挥手让那人下去之后,便看向了格纳斯说道:“格纳斯,这人还是太少了,大统制之前有过交代,至少让吾等收留五万人,现在才这么点人......要不咱们直接出兵鞑靼!”“不行!这样做便是直接对瓦剌大军了,据兰芳社的情报,此时瓦剌大军光是驻扎在鞑靼部落内的有不下十万大军,虽然战斗力不行,但是咱们才多少人.......贸然......”“报.......启禀两位都督!东阳城有信使到达!”</conten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