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症脉寻印B(2 / 2)
~~远远的,神秀来得更早,且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了。
一七一.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上座,大师观偈异常专注!”
“上座,大师吩咐供奉不画变相了,看来是要保留此偈。”
“上座,大师说‘依此偈修,免坠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上座,大师命门人‘炷香礼敬’,谓‘尽诵此偈,即得见性。’”
“上座,观偈诵偈者,皆曰善哉!”
……
东山门人一早见大师专注廊壁之偈,更见上座远远望之心神不宁,一下就明白他们的教授师已是呈偈了~~可上座为什么不直呈五祖而是公开明题廊壁之上呢…… 门人纷纷揣测悄声议论之中,那于上座的钦佩及拥戴之情更是生发由衷了……
~~“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带给的千言万语,唯这一句在神秀的心里声成金石…… 可为什么整整一天了,却没见到得到预期应有的一星半点儿动静呢?难道…… 当更深人静五祖才差人来悄悄召唤之时,神秀心里的忐忑,不但没有随之而去,反是越想越有些加重了……
~~“‘偈是汝作否?’”
人到之后,五祖掩门的动作及明知故问的开头,更叫神秀一下证实了原来一切都是五祖在用心顾全自己的猜测了!
“‘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神秀已是诚惶诚恐了。
看着听着这个年岁与自己相近,但却出身世家,少为儒生,游学江南,博览经史,兼通老庄,后服膺释教,于高祖武德具取出一管醮满墨汁,调好笔锋,递与了别驾,而慧能则当下缓缓高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墨随笔走,声落笔停,围观者诧异之中更是惊呆了~~且不言此偈的透彻人是否都能详知详解并于中有悟,仅那明显的针锋相对和气势的逼人夺人,稍通文墨之人都会一目了然……
因此,拜山俗众闻之见之,多感寺中一行者的担当和气魄,于是有人言到:黄梅福地,卧虎藏龙,真是名不虚传;也有人说,世间出世间,同样龙争虎斗……
因此,山中门人闻之见之,仿佛电光骤闪直击深心,于是有僧嗟叹:“‘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也有僧谓,有相无相,有执无执,传法之事,大难,大难……
而此刻一乡绅模样之人盯着盯着又情不自禁一声大喊:“此偈远胜前偈!”
远近僧俗闻之,更是齐齐向壁前拥来,而早从另一个方向绕来在不远静观静听的五祖深心大慰之中,突然一下想到了什么,于是顿然跃身直奔偈前:“此偈‘亦未见性!’”话音未落,便急急脱下鞋子,将墨迹未干的文字擦了个一塌糊涂。
慧能闻之见之,一脸不解;
僧俗闻之见之,更是一片茫然;
只久历官场的张日用微微一笑,对此中玄机一下胸中了然,于是悄声再命听差:“你给我认清记牢了这个卢慧能,到时我可能要找你要人的!”……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