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盛日中州 醉梦芳楼(10)(2 / 2)
赵佶扶了要下跪的二人站直。李师师方明白这是虚惊一场,但也有些后怕;她虽然知道风流天子从不强求的脾气,但世间从来没有女子敢对他说个“不”字,何况是直接指明自己心有所属。
赵佶又仔细看了看眼前的少女,见她依旧是不卑不亢的神情,不禁回忆起了大约十菁见事不宜迟,忙道:“小女子还有一事相求!”赵佶道:“李姑娘但说无妨!”
文菁从桌上拿起另一张宣纸,夹在板上,盖住了刚刚题写的那首词,用飘逸的行草在上面写了两首诗:
其一
梦想庐山三十秋,却因谪宦得重游。禅林处处逢清赏,山路人人识故侯。绝岭半将云幕覆,飞泉长作玉虹流。平生丘壑真吾志,一洗胸中万解愁。
其二
契阔离亲宁素愿,迂愚报国祗丹心。远游自是男儿事,更把《离骚》细细寻。
这两首诗皆是当时文菁在李纲家中翻看他妻子拿过来的那叠纸中看到的,现在将其直接拿来写给皇上看,就是让他明白李大人的赤胆忠心。
赵佶看时,第一首七律是游庐山之作,诗中描写了诗人所向往的绝岭筠幕,飞泉玉虹,能够洗涤心中之愁,第一句却明明白白表示了诗人能够游庐山,还得感谢皇上的“谪宦”;而第二首绝句是道出了诗人的赤诚之心,虽然性情愚直,但也要像屈子那样报国。
赵佶问道:“这两首是谁的诗作?”他知道这样的诗句若是这位小姑娘模仿臣子的口吻也能够写出,但“三十秋”已经表明是她写的可能性极小。
文菁欠身道:“这是李大人之作!”“哪个李大人?”赵佶忙道。
文菁道:“便是家中远房表叔的李纲李伯纪大人!”赵佶自语道:“若是这等忠君爱国之臣,虽然是迂腐了些,但亦可一用。”又对李师师道:“既是你侄女的亲戚,想必也是你的亲戚,怎么从不曾听你提起过?”
文菁道:“两边都属于远房亲戚,所以姑姑和李大人之间从未走动过。”赵佶捋了一把下颚精心修剪过的美须,说道:“李纲现居何职?”文菁道:“表叔目前闲居琼岛。”赵佶听了,倒是一愣,细细想了一会儿,说道:“好像是五六年前,开封有些水患,李纲小题大做,上了一道奏状,从治水讲起,洋洋洒洒写了好多条,当时朕的批复是‘言论不当’,就让他到民间走走。蔡太师将他谪为沙县税务,怎地跑到琼岛去了?”
他和李纲都不知道的是,李纲被贬到沙县后再次上疏,折子还没被皇上看到,就在太师府被扣押了下来,这样,再贬为琼州防务团练使,成了一个闲官。
赵佶笑道:“这李纲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十分的冥顽,当初朕把他外调也是这一原因。如今外调也有好几年了,李姑娘又提起此事,应该把他官复原职了!”
文菁谢恩道:“那小女子在这里替表叔多谢陛下恩德,既已夜深,自当告辞。”赵佶却是将原来盛“太古遗音”的镂空琴盒一并赐予了她,望着她捧过跑跳了出去,待丫鬟退了出去并将门关上后。赵佶挑灭华灯,一把将李师师抱起,耳鬓厮磨之间,说道:“幸得还有一位美人在此,与朕共度佳期!”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