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九章 扫尾者(2 / 2)

加入书签

“我有什么失望的?这个横原莞尔只是一个很不可靠的内线,在他内心深处,效忠于天皇要远远多于效忠我,并且他为我们提供的情报很有限,我很怀疑,如果我把他逼的急了,他很可能一死了之。

相反,他的死反而给我带来了两个好处。第一,挖出了小王这个内鬼。第二,证明了你的忠诚——既然你把藤原莞尔送到了党务调查科,就已经证明了你的忠诚,这对我来说更重要。”

耿朝忠默然不语,看来,把横原莞尔带回党务调查科是一个英明的决定。

刘一班一直领着耿朝忠走上了楼梯,回到了科长办公室。

“坐吧!”

刘一班推开门,率先坐到了沙发上,然后示意耿朝忠坐到他的身边。等耿朝忠坐下以后,刘一班又从桌上翻过两个茶杯,然后给耿朝忠先倒了一杯,耿朝忠受宠若惊的接过茶杯。

“甲午时候,清廷抓获了第一个日本间谍石川伍一,石川伍一受刑后很快招供,然后牵连出了清廷对日第一间谍大案,最后抓获了紫竹院药店的钟岐三郎,汉奸高顺,穆十等一大批日本间谍。

我在南京的时候,读过时任军机处侍郎志锐的奏章,里面的日本间谍多如牛毛,其中还牵连到很多北洋系的军官,最后被李鸿章一力保下。”

“国父反清时虽然借助日本人的力量,但是与此同时,他对日本人的野心也有更深刻的认识。校长对此更是心知肚明,即使没有党务调查科,也会有别的部门从事对日谍报工作,比如国防部参谋二厅,就一直主导对日间谍工作。徐处长上任后,除了对付赤党,也一直在研究日本间谍的工作方式。”

“用兵先用间,这是徐处长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耿朝忠点点头,确实,间谍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不下于百万大军,甲午战争清廷的溃败,首先就与情报战的一败涂地有很大关系。

“蔡志堪壮士盗取田中奏折,说明我们对日的谍报工作其实也是很有效的,科长不必过于忧心。”

耿朝忠看到刘一班的情绪有点低落,安慰道。

“当然,我们民国如果连清廷都赶不上,革命还有什么意义?!”

刘一班的情绪突然激昂起来,端起手中的茶碗,一饮而尽。

耿朝忠突然觉得,刘一班这个人倒也不是一无是处——在路线和主义之争外,显然,每个中国人还有更高层次的共同信仰,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绵延千载的魂魄所在。

耿朝忠端起茶杯,同样一饮而尽。

两人沉默了片刻,耿朝忠突然开口说道:

“科长,说到底,横原和童野他们只是一个情报系统中的清洁工,所能知道的东西太有限了,死了也不可惜。”

“哦?清洁工?”刘一班饮了一杯茶倒像饮了一杯酒,脸上竟然有一丝丝红晕浮现。

“就是给人擦屁股的存在,他们不知道特务的潜伏身份,只负责对可能暴露的情况进行扫尾。这种人,其实早就做好了必死的准备。”耿朝忠回答。

“哦,确实是,这个横原在我手里一年多了,基本什么任务都没出过,也没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情报,看来正符合你所说的扫尾者的身份。”

刘一班一手托着茶杯,另一只手扶着茶盖,不停的摩擦着茶杯的边沿,发出刺啦刺啦的响声。过了片刻,他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口道:

“这个案子你不要再跟了,没多大价值。党调科的死案子多了去了,哪能每个都查出来?你还是尽快把队伍拉起来,以待将来!”

“卑职遵命!”

耿朝忠站起来,向刘一班敬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