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96.奥斯卡(2 / 2)

加入书签

截止目前,学院人员已经超过9000人,业界人士的门槛保证了专业性,而巨大的基数(尤其是演员)又兼顾了市场性。

奥斯卡的评选方式借鉴于米国政治选举,即偏好投票制。在世界上纷繁多样的电影奖项中,仅有奥斯卡和米国制片人工会奖采取这种制度,也因此,工会奖最佳影片常常被视为奥斯卡的前哨站。

偏好投票制的具体操作方式就是给每个奖项的参选影片选出心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在这些影片中,第一名喜好度超过5的就能够获得提名,超过50的影片将脱颖而出,获得对应奖项。而除了最佳影片这一奖项可以由全员参与以外,其余奖项仅对应该行业的“评委”才能投票,比如最佳摄影的投票者都是摄影师,最佳导演的投票者都是导演……这就导致了一些专业的奖项会比较“排外”,一些跨界新人在评选中相对劣势。

另一方面,这个机制也导致作为全员投票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往往是迎合学院大众口味的保守与正确。过于风格化、个人化,亦或是过于阴暗、史》竟然能干掉《拯救大兵瑞恩》这么纯正的奥斯卡相电影和《美丽人生》,两部优秀的二战题材电影。

要知道,上世纪最受奥斯卡评委青睐的就是二战片,因为那时候的奥斯卡评委中,有很多人是参加过或经历过二战的老艺人,有二战情节。再加上奥斯卡向来以主流价值导向为评奖标准,90年代苏联解体,米国荣升唯一的超级大国,那时米帝的意识形态高涨。

《莎翁情史》这么小格局的爱情电影,能打败“以小见大”的《拯救大兵瑞恩》,实在是不能不让人让人吃惊。退一步讲,即便它能以小概率拿下素来偏爱主流价值观的奥斯卡,可韦恩斯坦的公关手段之强悍,竟然还让格温妮丝·帕特洛拿了影后,打败了凯特·布兰切特和《她比烟花寂寞》的艾米丽·沃森……

真是活见鬼了。

因为上世纪韦恩斯坦在奥斯卡上的成功,有的人甚至说“奥斯卡是韦恩斯坦口袋里的游戏”。他第一次玩这种公关游戏的作品是刘易斯首次封影帝的《我的左脚》,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他之所以成为金牌制作人,和他在奥斯卡上的成功有很大关系。而他在奥斯卡上的成功得力于他频繁打奥斯卡竞选规则擦边球的公关手段,如果是一个经常关注米国政坛,或是一个喜欢看政治题材美剧的人,可能有所察觉:韦恩斯坦的公关手段,太像一个政客的政治竞选手段了。

永远是那大三样:公关游说,软磨硬泡;操控媒体的舆论导向;最后,还有明里暗里抹黑对手。

韦恩斯坦本人也的确是一个政界活动家,大约和政客有样学样,沿用了一些总统竞选的策略,到他的奥奖竞选之路上。好莱坞无人不知,韦恩斯坦是民主党的有力支持者,他曾为奥观海竞选捐款,多年来都和政界人士走得很近,是奥观海一家的座上宾,连川普都说他和韦恩斯坦认识很多年了。所以也有人说,韦恩斯坦如今能从好莱坞之神的地位拉下马来,是和现在的政治风向转变有关。

不过此人能力不俗,人品却是极差,这一点,从未来他的落马以及墙倒众人推的情形就不难看出。

但是不管他人品如何,《魔兽2》想要在奥奖上有所斩获,说不得,还得靠此人的在其中斡旋一番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