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游戏统划(2 / 2)
幸好季离去找了美术学院的人并出钱让他们帮忙制作游戏的背景和场景动画,进一步缩减游戏开发的时间。
为了尽快设计出成品,游戏中大量需要程序构架都由叶淳亲自完成。
游戏的背景被放置在二战中后期的中国,主要讲述玩家控制的主角在日本控制下东北三省进行抗日活动。
剧情讲述的是,在面对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围剿,主角在反围剿的抗争中由一个猎人逐渐成长为一名抗战精英的故事。
为了让游戏场景更符合当时的战争场景,季离更是去东北地区请教经历战争年代的老人和大学的历史教授。
得益于微芯c01(性能消弱版,它只有c1性能的一半。)的高性能,叶淳可以放心的对其处理器性能进行更深层的运力压榨。
更是在游戏引擎和处理器的双重作用和512kb内存的搭配下,使得游戏的的光影效果,物理破坏效果,场景环境效果更显美轮美奂。
不过游戏画面越精美,同样代表着它的容量也越大。
为了保证游戏在主机上能流畅的运行和尽可能压缩游戏容量大小,叶淳不得不随时进行整体的优化,以达到他的最优效果。
整个游戏项目经过通力合作,最终在一月初成功完成最初的目标。整个游戏从叶淳跟季离接触确定项目,到游戏成型差不多用了4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跟前边国际新闻那段的时间并不是同步的。)
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没有珠江美术学院的学生教授帮忙,这款游戏不可能这么快完成,这款游戏除了代码之外,费时费力的就剩下游戏的背景所需的美术资源了。
就在游戏完工的那一刻,作为整个游戏的投资商和整体技术开发者,叶淳就对游戏进行了体验式试玩。
全程参与制作的叶淳自然知晓整个游戏的一切关卡难易度,通过调整主角的状态,进行了一次检测游戏有无明显漏洞。
“季总,你觉得这个游戏叫名字什么好?”叶淳放下遥控器,忍耐不住询问季离想听听他对这游戏的名字有什么建议。
“叫1942怎么样?”季离想了想说道。
“嗯,也是我们这游戏本来就是以中国抗战时期为背景做的,叫1942也不错啊。”叶淳思考了下,觉得1942不错也就点头同意了季离起的这名字。
项目完成后,叶淳同季离结算了开发游戏这项目剩下的资金,就要离去的时候,季离突然问道:“不知道叶总有没有打算把这个游戏卖到国外去呢?”
“卖到国外?”叶淳原本也没想那么多,不过听到季离怎么说,便问道:“哦,季总能否介绍一下?”
“叶总听过德国cebit展会吗?”季离说出了一个叶淳根本不可能听说过的国际展会。
“那是什么?”叶淳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平日又不关注世界新闻,就算想关注也没地方去观看,自然不知道cebit展会是什么。
“cebit展会中文叫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型展会,如果叶总想要卖到国外这个展会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它3月份开展,现在准备就行了。”
“而且,贵公司参展,我想珠江市政府肯定会帮一把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