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9章 召唤大宋的血性(为‘烟灰黯然跌落’白银大盟加更5)(1 / 2)

加入书签

<content>

随后宫中就频繁有人进出,进去了不少生面孔。

赵祯不断在找人来问话,包括那些先前在广南西路任职的官员都被叫了来。

一次次问话的结果让他面色铁青。

李日尊就是个野心勃勃的国君,从做太子时就在东征西讨,做了国君也经常亲征。

在这样的国君统治下,交趾会是善茬?

先前轻敌了啊!

他不知道的是,后世交趾史书对于嘉祐四年的那次入侵是这么写的:宋嘉祐四年,春三月,伐宋钦州,耀兵而还。

交趾人压根就没觉得自己的入侵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相反还多次炫耀。而且他们还准备后续的入侵……

原先的历史上大宋就是毫无准备,然后被交趾人趁势杀了进来,宋士尧等人战死。

后来交趾突袭钦州等地,破城后展开屠杀,史书上说是一次先发制人的进攻,是当时交趾积极防御政策的体现。

“出宫!”

赵祯终于发现了交趾的本质,那不是一个和善的邻居,不小心戒备的话,比侬智高更大的灾难就会在西南发生。

他坐不住了,浑身难受,就换了便衣,在近卫的簇拥下出了皇城。

……

“大宋的周边并不安全,辽人和西夏一虎一狼,现在西南又来了交趾这条野狗,若是不加遏制,以后就会处处被动。”

书房里,沈安在给大家阐述自己的观点。

王雱在发呆,折克行问道:“安北兄,交趾人难道还敢觊觎大宋吗?”

“你以为李日尊只是想零敲碎打?”

沈安正色道:“交趾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可那些人却懒惰,他们更喜欢去抢掠别人的东西……辛苦劳作和凭空而来,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折克行说道:“小弟喜欢自己拼杀出来的功劳,不喜欢白来的赏赐,那会让小弟觉着羞愧难当,没脸见人。”

外面的赵祯冷冷的看了准备招呼沈安的庄老实一眼,然后继续倾听。

“……这是好事,不过咱们是被这等想法熏陶了几百上千年,可交趾不同,那里没有思想……思想是……比如说儒学,这不但是一种学问,更是衍生出了一种思想,我们有,而交趾人没有。所以他们善变无常,喜怒无常,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赵祯微微皱眉,觉得这少年把交趾人看得太低了些。

但是思想这个例子比较好,儒家学问衍生出来的思想,熏陶了中原千百年,最终熏陶出了这样的华夏人。

赵仲鍼的声音传来:“安北兄,广南西路对大宋而言不算是财赋重地,可却不能撼动,一旦被撼动,顷刻间西南就会处处被动,各地不安分的土人就会站出来,在野心的熏陶下和大宋为敌,如此……弄不好就会一路席卷而来,南方再无宁日。”

赵祯微微颔首,觉得能有这个认识算是不错,最少把京城那些权贵子弟和宗室子弟甩几条街。

“是这样,但更关键的是大宋不能再输了。”

室内寂然。

赵祯心中叹息,知道这话没错。

大宋对外输的太多了,再输下去的话,民心士气将会跌入谷底,到时候西夏人和辽人就会来趁火打劫。

这就是他为何不敢轻启战端的缘故,若是失败,后果就是一连串,就像是腹泻般的,压根就止不住。

沈安说道:“此次某想去,去看看交趾人是什么模样,若是能一战击溃交趾的野心,大宋就能倾力北顾,值当了。”

“值当什么?”

“谁?”

折克行单手在桌子上一撑,人就腾空而去。

张官,别学了武人去厮杀,好生看着就是了。

在他看来,邙山军那点人也就能保护沈安,至于让他去,不过是想看看这个少年回来能给出什么新建议罢了。

今日君臣都被沈安狠抽了一顿,宰辅们据说在政事堂里郁郁不乐,觉得这次脸丢大了。赵祯却顾不得什么丢人,只想平息那些涌动的暗潮。

沈安低头说道:“官家,若是人人都惜身,人人都怕死,这个大宋……它……还能指望它什么?臣只望用鲜血来激起大宋的血性。从御街检阅开始,臣就在一步步的走,希望能让这个大宋多些血性,今次臣自请去西南,同样如此……”

“你……”

赵祯终于是动容了,他眼睛微红,说道:“朕……一介少年竟然这般,你让朕无言以对啊!”

那些臣子视西南为畏途,更视沙场为地狱,如沈安这等屡次赴险的臣子能有几人?

没有!

回到宫中之后,赵祯再次召见宰辅。

“曾卿!”

新扎枢密使曾公亮出班。

赵祯的眼神有些冷,问道:“可敢赴死吗?”

曾公亮和宰辅们都被吓了一跳,他抬头看着赵祯,觉得这不是玩笑,就肃容道:“为大宋,为陛下,臣亦敢持刀拼杀!”

赵祯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你马上准备一番,明日就出发。”

“陛下,敢问去何处?”

“西南!”

官家终于下了决断,他起身道:“朕要让李日尊不敢北窥!曾卿,勉力!”

“朕出一千骑让你带去,那边的兵力任你调用……沈安也会跟着去,你且看住他,莫要让他再去拼杀……”

曾公亮心中一怔,旋即应了。

去西南?

他这个枢密使才将就职,第一件事竟然是去西南?

他躬身道:“臣请陛下赐下方略。”

此去西南是怎么一个章程,这事儿得有个准信。

赵祯饶有深意的看着他,“枢密使要知兵,你前面的韩卿就是如此。如今西南有乱,你去一趟,想来能见识一番战阵,此后也好有的放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