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人头铺就的离京之路(2 / 2)
扶苏浑身一震,尉缭这是何意?
却听得尉缭叹息着说道:“故乡的记忆已经渐渐模糊,老朽这一辈子怕是再也无法看到故乡的风景了。
听闻华国而今建设不断,国势蒸蒸日上,老臣梦中的故乡,怕是再也找不到了。
唯有死后葬与故乡,老臣才能寻找一丝那故乡的原风景……”
扶苏重重的点头,这是一个为国效忠一生的老臣子的最后遗愿,扶苏焉有不允许的道理。
“公子请上路吧!”
尉缭站在一边,看着东去的泾河河水,心中却是随着这河水,向东流淌,汇合了渭水,汇合了大河,直直来到了魏国,尉氏临河,若是化成一尾鱼儿,也将会在有一天,游回故乡……
扶苏渐渐的远去了。
尉缭蓦然转身,冲着扶苏的背影吼道:“公子!切不可再惹陛下动怒,昨日陛下又昏厥了!”
什么!
扶苏转身,看着尉缭,满脸的不敢置信,父王尚不到四十岁,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纪,又怎么会忽然昏厥呢!
尉缭言了一句,却是闭口不语,默默的在一边弯腰恭送扶苏离开。
很多事情,就像是扶苏的远去一样,随着清风的消散,终将是再也回不来了!
就如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岁月,一旦离去了,就宛如尉缭的白发,再也回不到青葱年月了……
却说韩奴。
当日他带着九死一生的十万士卒,待出了汉水沿岸的群山,已经变成了乞丐,整个军队携带的大型器械全部丢失,就连弓箭、箭囊、长戈等不好携带的兵器,也尽数被丢弃了。
翻过群山之后,乘着面前的城池不备,他帅着乞丐一般的军卒,迅速夺取了城防。
补给了一半粮草之后,在城主府的库房文牒之中,韩方围攻函谷关的消息,被韩奴得知了。
一把火烧了县城,韩奴向北方而去。
又夺取了数座城池,彻底补足了军队所需,如番泡制的将这些占据的城池夷为平地,为秦国增添了几十万难民之后,在蓝田大营之前,韩奴折道向东。
他已经得知,韩方夺取了函谷关的城防。
本来还欲在秦国腹地大肆破坏一番,只是这几日周边的郡县防守的越来越严。
每一次攻伐都会折杀大量的军卒,而库房里的文书,则告知着韩奴,秦国已经在调兵遣将,即将合围了。
韩奴深知,若是再不离开,他麾下这五六万人,将再也离不开秦国,终将化为一捧枯骨。
向东!向东!向东!
韩奴知晓,唯一的生机就在东方的函谷关处。
只要破开了函谷关周边的秦军,以自己和韩方的关系,韩方必定会救援自己的。
韩奴不由得再次为君上的心机折服,当初派遣军士的时候,君上不待思索,就派遣了他们两兄弟。
想来,君上必然是考虑到了一旦自己陷入险地,以他和韩方的关系,能够不畏死前来救援的,必定只有韩方了。
跨过玄扈水,翻过夸父山,眼前就是桃林县城。
城内驻守的却是两万秦军,其等正是函谷关外的秦军。
为了防备背后袭来的韩奴部,秦军特意选择了在桃林县驻扎。
后方,秦国的援兵已经达到了阴晋,阴晋前方就是风陵渡,若是让秦军赶到了风陵渡,顺流直下,必将在韩奴之前到达函谷关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