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扬帆出海!(2 / 2)
而百姓,因为陛下坚持筑造房屋,免费发给参与官府工程的民夫们。
所有官吏都知道,衣食住行,乃是百姓的四样大事,其中一次性支出最大的这就是“住”了。
华国虽然因为国家已经走上了正规,是以不再像初期那样,无差别的就给百姓分发房屋,但是只要完成官府定制的目标,只要在官府工程做事两年以上的民夫,不但能够拿到工钱,还能获得一套三层楼的围屋。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被分配到房子,但是那些被分配了房子的百姓,自然是因为新家太远,需要出售旧房子的。
又因为需要出售的旧房屋太多,因此,民众自己修建的房屋根本就不值钱。
这样一来,纵然是一些固执己见,不肯参与官府劳动的百姓,也能以最低的价钱,得到别人售卖的住所。
百姓们解决了“住”这个头等大事,手中的钱财自然是越积攒越多。
渐渐的,华国的百姓自发的便形成了新型以做工为生的城镇住民,以及死守旧规的耕种农业人口。
甚至,去岁,华国研究的四轮马车开始对百姓售卖,各地官府预售的马车当即就被一抢而空。
马车的售价自然比手推车高了太多,能够买得起的马车的家庭,需要一个成年男子在官府做两年工的所有报酬,才能买到。
这样一来,胆子大的或者家中本就富裕家庭,却是又有了运输货物的载体。
不过是几个手段下去,华国的百姓,就形成了三个层次。
靠运输为生的资产所有者,靠做工为生的手工阶层,靠种地为生的农民阶层。
华国大地上,地少人多的困境,暂时被这样给解决了。
周义看着正最后一次检查船只的工匠,以及正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的船员,却是微微的叹息一声。
故土难离啊!
一年半之前,陛下就开始下令,将各地官府关押的犯人,送往胶州,着周义训练成船员。
经过一年的训练,船员们早已摸索出了一套行船的办法。
虽然此时的华夏并无行驶大帆船的经验,但是,素来有一句话,叫做饭桶在“关”关,高手在民间。
更何况,陛下塞给周义的都是什么人啊,一竿子的囚徒。
这可都是作奸犯科的祖宗!
这样一群“精英”,放在了周义身边,然后被投入了毫无经验的海航之上。
不过是几个月时间,这一群头脑发达,肢体也不简单的罪犯,就摸索出了一套行船的办法。
就在他们第一次驾着船,沿着海岸赶到燕国之后,在大喜之中,带上燕国的官府证明文书,返回胶州的途中,却是遇上了风暴!
此时出海的人们,还没有总结出台风的规律,那一场风暴,当即就折损了三艘船只。
这还是领队的船员见到不妙,立刻下令砍断桅杆,依靠风力,将船队推向岸边搁浅。
若不是这样,怕是当时的十五只船都要完蛋。
得到消息之后,周义这才明白,为何陛下一定要他们练习一年之后,才能出发了。
周义命人四下拜访沿海的老农,询问往年这等风暴的来临日期。
这番一询问,方才得知,唯有每年的十月到次年四月之间,才是风暴最少的时候。
周义一边感慨君上又一次未卜先知,一面却是安抚船员,尽量总结应对风暴的办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