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天下勤王(2 / 2)

加入书签

这些江船是给高贵显贵、富商豪绅或者其家眷准备的,怎么可能让普通百姓上船?

一些人哭泣着离开了运河码头,一些人绝望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更多的人却仍是守在运河码头,心中抱着一丝希望,看看有没有新船到来或者能不能挤上船去。

姚嘦两兄弟无奈离开了运河码头,向着山区、丘陵而去,打算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再考虑去哪里,总之先要远离临安、远离战场、远离金军。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百姓如此,临安朝廷也好不了哪去。

宋军溃败、金军攻取襄阳等地、淮南陷落的消息传到临安之后,朝野内外不由得惊恐万分,阻拦金军南下的信心随之崩溃,临安朝廷官吏们乱作一团,许多官吏已经开始盘算逃往哪里,许多官吏连朝会都不去了,纷纷赶回家中收拾细软,寻找门路,最起码欲先将其家眷送往他处。

与此同时,朝廷主和派纷纷叫嚣与金军议和,甚至有许多人将主意打到了宋军降将的身上,欲通过他们与金军苟合。

不过这些均未得到赵构的回应,赵构已经好些日子没有露面了,不知道此时身在何处。

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枢密院使陈康伯,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大学士宋苞等四五个大臣,全身朝服,单手捧着笏板联袂而来,前往皇宫觐见赵构。

“圣上何在?”陈康伯看着乱成一锅粥的宫中,皱着眉头问向一名宦官。

“奴婢。。。奴婢不知道啊。”此名宦官慌慌张张的答道。

“废物,没半点用处。”陈康伯气得持笏骂道。

“太后又在哪里?”陈俊卿随后问道。

“太后在宫中。”宦官答道。

“快带我等前去觐见太后。”宋苞焦急的说道。

众人来到了太后韦氏寝宫,还未进宫门,就被近侍医官皇甫坦拦在了宫外。

“太后懿旨,国事由陈相公做主。”皇甫坦随后宣旨道。

皇甫坦原本是个道士,后缓解了太后韦氏的眼疾,因此得到了皇帝、太后的宠信。

“圣上哪里去了?”陈康伯焦急的问道。

“哎。。。陈相公。”皇甫坦随后取出一幅圣旨递给了陈康伯说道:“官家已经上了海船离开临安了,此为官家临行前留下的手诏。”

陈康伯等人随后慌忙打开了手诏,只见上面写道“。。。如敌未退,散百官。”

赵构最后还是继“搜山检海”之后又走上了海上逃亡之路,太后韦氏已年近八十,且有眼疾,无法前行,因此赵构就带着皇后、嫔妃坐上了宋军舟师战船离开了临安。

陈康伯看了之后不由得勃然大怒,散百官?散百官江山社稷就全完了,大宋两百多年的国脉也将会毁于一旦。

陈康伯愤怒得将手诏扔到了一旁的火炉之中,片刻间就将其焚毁,一些灰烬漂浮在空中,仿佛是在烧纸钱一般。

“竖子不足与谋。”陈康伯恨恨的说道。

“陈相公,天下勤王如何?”陈俊卿随后问道。

陈康伯长长的叹了口气,天下勤王?天下勤王的后果太严重了,一旦朝廷下达天下勤王的诏书,那么就表明了朝廷已无力抗金了,已无法抵挡金军了,这将会造成军心、民心更加慌乱,士气也将会一泻千里。

同时天下勤王,诸侯带兵进京,最后就算击退了金军,可最后是谁说了算?这个天下还姓赵吗?

因此历朝历代,不到万不得已、生死关头,决不会下此诏书的。

可现在陈康伯等人也没办法了,宋军士气已泄,军无战心,见到金军望风而逃、一溃千里,一支军队若失去了战心,畏敌如虎,根本就没法继续作战了,再精良的军械也没用。

如此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了,江山社稷落在谁手中,也比落在金人的手上好。

绍兴二十五年,临安朝廷终于下达了天下勤王的诏书,可应者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其一是宋施行强干弱枝之策,精锐兵马早已掌握在朝廷手中或抽调到了朝廷,其二是许多地方均是采取了观望之策,甚至一些人已经与金军接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