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五章 李椿年(2 / 2)

加入书签

赵忠信早在广南之时就已知道,田赋分两次征收,其中夏税于五月一日或十五日开始起纳,七月中下旬到八月初必须纳毕。而秋税自九月一日起纳,十二月中旬纳毕。

此就是所谓的两税,两税之外还有许多附加税,如丁钱、丁绢、丁米等等,只不过丁税并未单独征收,而是纳入了两税之中征收,因此百姓孩子生的越多,纳税就越多,不过田赋主要还是依据所占田亩数征收的。

此时还未到夏税征收时候,因此赵忠信才有此问。

“大官人。。。”汉子边吃边含含糊糊的答道:“官府说的是此为预借钱,预借田赋、斛面、大斗、畸零、头子钱、水脚钱、义仓米、丁税等等,预借两年。”

“岂有此理。”赵忠信大怒道。

汉子吓了一跳,于是连忙说道:“大官人勿怒,其实官府借不借,到时候都没钱啊。”

“你们连饭都吃不起?还交什么税。”赵忠信说道:“难道你们没有得到官府的赈济吗?”

赵忠信早在三个月前就下旨令各路府州除了免除受灾严重之地的赋税外,还命户部调拨粮草赈济灾民。”

汉子咬着一块肉摇了摇头道:“哎,小的们不敢指望什么赈济了,官府能免一些税就谢天谢地了。”

正在此时集市之外传来一阵密集的马蹄声,紧接着数百匹战马冲进了集市,将集市团团围住了。

其中一些战马之上捆着一些官吏。

“滚下去。”那图苏一鞭子将一名绿袍官员抽下了马背。

绿袍官员滚落在尘土之中,顾不得身上疼痛,爬起来,跪在地上向赵忠信磕头道:“罪臣知崇德县事钟梓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钟梓跪在地上,浑身筛糠不已。

集中之中的众人闻言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的,天呐,大宋皇帝居然出现在了此处?一直与赵忠信说话的汉子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咬着块肉呆呆的看着赵忠信。

一些人贩子、鬻妻卖子之人随后就想开溜,不过被皇卫们团团围住了,根本无法溜走。

“不得乱动,乱动者杀,听候陛下处置。”燕厉风挥刀大声说道。

赵忠信走到钟梓面前,铁青着脸,冷冷的问道:“为何还要强征灾区百姓的税赋?朕已下旨免去灾区百姓今年的赋税及赈济灾民,难道不知道吗?”

钟梓磕头如捣蒜,颤声答道:“陛下,罪臣并未接到朝廷任何关于免去百姓今年税赋与赈济灾民的旨意啊,并且也未见朝廷调拨的粮车啊。”

嗯?赵忠信疑惑的看向被捉来的崇德县其他官吏,被五花大绑的众官吏一齐点头。

哪里出问题了?为何这么久了还未收到朝廷旨意,赵忠信心中暗暗纳闷,待回去一定好好查查,一查到底,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赵忠信料钟梓此时也不敢说谎。

“嗯,既然如此。”赵忠信沉吟道:“免去百姓义仓米、丁税等杂税之旨意你仍不知道吗?”

钟梓闻言汗水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跪在地上拼命磕头:“陛下,罪臣有苦衷。。。”

“你有何苦衷?有苦衷你就要强逼百姓纳税吗?有苦衷你就敢擅自预借义仓米、丁税等杂税吗?”赵忠信大怒道。

“官家,此事怪不得钟知县。”此时人群之中忽然有人开口说道。

“放肆!”三彪大怒,上前就要将此人揪出人群。

赵忠信拦住三彪,问道:“你是何人?竟敢如此替此等酷吏说话?”

“微臣知秀州事李椿年拜见陛下,微臣直言,请陛下降罪。”李椿年随后施礼道。

李椿年?赵忠信忽然感到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似乎是在哪里听说过。

“嗯,原来李卿家。”赵忠信点头道:“正好,崇德县之事也是你秀州之事,你来说说是到底怎么回事?为何说擅自预借义仓米、丁税与此人无关?”

“官家”李椿年拱手道:“臣也是听闻此处在贩卖人口,因此才刚刚带人前来察看,钟知县擅自预借义仓米、丁税等杂税,确是有罪,但情有可原,官家,朝廷催要漕计甚紧,各县实在是捉襟见肘,艰难无比,钟知县也是被逼无奈而为之。”

“未收到朝廷旨意吗?”赵忠信问道。

李椿年摇了摇头道:“臣每日均在察看公文,均未看到有此等旨意。”

这是怎么回事?赵忠信一时无话,陷入了沉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