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新港特区(四)(1 / 1)
<content>新港百姓对夏王的到来无比欢迎,一方面是虚荣心作祟,另一方面则是受各种戏曲小说影响,皇帝下到地方,都会惩戒几个贪官污吏,给老百姓发放几个福利,这不,新港百姓的福利来了。www.126shu.com《新港日报》售价直接来了个跳楼跌,从单期售价三十五文,直接跌到三文钱,虽然每期报纸厚度缩水了大半,附带的娱乐小说杂文传记部分都被裁撤,只剩下了时政,以及评论专栏和一丢丢的小故事版块,但老百姓仍然觉得很赚。而且,小说散文也不是说日后就没得看了,继《新港日报》降价和简版后,新港礼曹紧接着创办《新港财经报》、《新港报》,每期售价两文三文不等。相当于将《新港日报》一分为三。无论你偏爱哪种,总能找到你喜欢的内容。理所当然的,老百姓们将报纸降价的功劳扣到了夏凡的头上——事实上也是如此——无数以前想买而舍不得买报纸的人高呼万岁,只有那些靠着读报纸吸引顾客的店家暗地里咬牙切齿。报纸降价是政治任务,内容拆分只是礼曹想出来的挽回损失的一种手段。类似的手段还有很多,比如加大广告版块,一期可以多登几个广告,这样三份报纸,可刊登的广告位比以前多了六七倍,而且随着报纸售价的降低,报纸销量必然随之剧增,覆盖的人群更广,广告费提价顺理成章,光此一项,就可以挽回大半的成本,如果操作得当——产生类似于央视标王那样的效果——实现盈利也不是不可能。…………“卖报了,卖报了。”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各大街小巷就被挎着单肩包的报童充斥。昨日的《新港日报》纰漏,从今日始,《新港日报》进行改版拆分降价,故而,当报童出现之时,早早就有等待的人围了上去,都是些兜里有闲钱但又不是很多的所谓中低产阶级,以往想要看报纸只能用蹭的,今儿个终于可以开头荤了。“喂,小孩,报纸降价了是不是真的?”一位头戴凉帽、身穿新港十分流行的职工装的中年男子眯了眯眼问道。在男子旁边,还围着三四个跟他穿着同样工装的人,显然是一个工厂或公司的职工。有人起头,大家的情绪都被带动起来,一个个七嘴钱嘛!”报童这才笑呵呵的从挎包中掏出三份报纸,递给对方,“承惠诗词歌赋的《新港报》摘得桂冠,销量几乎是《新港日报》和《新港财经报》的总和。究其原因,谁让未完结的《射雕英雄传》转到了《新港报》上连载呢?经过近四个月的连载,《射雕英雄传》在新港乃至整个大夏都拥有了一大票书迷,特别是现在快要完结的时候,这时候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看到后续情结,对于书迷来说,无异于有一百只猫在心口挠抓,那股难受劲儿绝对和爱爱被人打断有的一拼。所以,千万别小看书迷们的能力,各大报纸的销量排名,就是他们能力的直接证明。介于这点,礼曹新闻局对于下一步要走的路更有信心了。报纸降价的第二天,三份报纸不约而同的刊登了一条征文告示。自今日起,《新港日报》、《新港财经报》、《新港报》都开设小说连载版块,并面向全国各地所有国人征集小说,原则上不涉黄不吹黑不故意诋毁当庭的情况下题材不限,有志者无论老幼男女,皆可投稿,报社会慎重审核,一旦录用,会派专人上门与之签订合同,酌情给出稿费,千字五十文起。征文随着报纸流向全国,顿时举国哗然,人心思动。按最少的千字五十文来算,一百万字的小说,可获得稿费五万。五万,对于现下的大夏国人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最重要的是,小说连载不仅仅能获利,更能扬名!想想罗贯中,想想佚名,在《三国演义》和《射雕英雄传》连载前后的名气,简直天壤之别,连载前默默无闻,连载后,这俩货的名气甚至都传到国外去了。没错,就和现代许多小朋友把佚名当做一个人名一样,这个时代的大夏,佚名获得了同样的待遇,大家顶多觉得他的姓氏有点怪而已。有了这两位的珠玉在前,如果我能成为第三个“大作家”……嘿嘿,好激动啊!</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