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8章 工业布局(2 / 2)

加入书签

他早就要求,旗下的工厂实行标准化了,所以问题并不大,而且一名师傅常年累月的加工一种配件,那速度,那质量可想而知。

由于这次和德国买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兵工厂的规模已经扩大了一倍,叶天很想再扩大几倍,几十倍,他现在又不缺钱,可技术工人却是一个硬伤,一名熟练的工人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出来的,所以兵工厂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但这规模在国内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了,光研发人员就有200多人,而合格的师傅足足有2000多名,学徒则更恐怖8000多名,叶天也是发了狠,恨不得将全顺庆府的少年都塞到兵工厂来。

不由得他不发狠,一旦钢铁厂投产后,像工兵铲,钢盔,这些东西那都是要大规模生产的,人少了,哪里忙得过来。

至于迫击炮叶天打算就生产两种,60毫米和90毫米的,不过小鬼子的掷弹筒他当然不会放过,不但结构简单,还非常好用,只是对炮手的技术要求太高了点,得慢慢培养。

唯一遗憾的就是他要的那款超大版毛瑟手枪,还在研制当中,这也怪叶天的要求太高了,如果加上快慢机的话,那完全已经算得上一款自动步枪了,不但子弹要和步枪通用,重量还不能太重,有效杀伤力最低也得有300米,而且射击精度又苛刻,对钢材的要求可想而知,他也只能让他们慢慢研制,看来特战队只能继续用改装版的毛瑟手枪了。

直到下午叶天才离开兵工厂,前往弹药厂,兵工厂从王坪乡搬来后,叶天就将弹药厂分开了,不但兵工厂和弹药厂,就是诸多的化工厂也离的老远,他可不想万一发生一次事故,多年的心血都上了天,如果是那样的话,他非得跳江不可,所以还是离远一点为好,毕竟那些化工品可都不是省油的灯,一旦爆炸发生了化学反应,简直堪比小型核弹。

顺庆府至岳池县的这段官道,已经铺好了水泥,但那破t型轿车行驶在路面上,叶天还是能感觉到颠簸不堪,而且时速也慢的吓人,和后面的自行车队拼得个旗鼓相当,最关键的是在路上竟然还趴窝了两次,要不是他前世懂得一些简单的机械修理,恐怕也得改骑自行车,所以将近200里的路程,硬是搞到大半夜才到岳池县,叶天突然觉得这破汽车还没有马靠谱。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岳池县虽然还赶不上府城顺庆,但繁华程度也仅次于顺庆城了,城西的工业区和城北的商业区与旧城连成了一片,比原先足足大了好几倍。

飞机制造厂还是老样子,依然在做木工活,一百多木匠奋斗一年多的结果,就是整个岳池县家家户户,都装备上了打谷机、风车,大木桶等农用工具。

如今虽然已有能力仿制出汽油发动机了,但叶天实在看不上那马力,他理想中的第一代飞机,最大航程起码也得有500里,飞行高度要达到千米以上,而且载重至少也得有200公斤,这样才算得上具备初步的作战能力了,所以那些木匠师傅们只能继续做农具,并且还要继续招收木匠,两年内要让顺庆八县所有的农民都用上打谷机,风车等农用工具。

叶天让那些木匠师傅采用的是,流水线标准化作业,再加上有电器工具的协助,造出来的农具成本非常低,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老百姓买得起。

飞行员倒是训练了一百多人,而且那飞行技术也是让叶天刮目相看,由于他将降落伞发明了出来,牺牲的飞行员还是很少的。

汽车制造厂如今已经变成了实打实的自行车厂,几名高级技工都被他调走了,剩下的全是一些基础工人,自行车倒是生产的相当熟练,至于汽车,那是完全无从下手。

叶天索性让他们一心一意的生产自行车,并且要扩大规模,最起码年产量要达到1万辆,他还将三轮车黄包车的图纸也画了出来,让他们一并试着搞出来,然后大规模生产,岳池县的百姓如今购买能力已经很强了,只要采用流水线标准化作业将成本压低一些,大家咬咬牙,还是能买得起。

其他县的百姓恐怕还要再等两年,可黄包车和三轮车的前景很大呀!要那些地主富商骑自行车怕是很难,但买辆三轮车回去雇个人骑,自己坐在后面,还是有很大希望的,大不了到时候让官员们带个头!

在岳池县休息了一天,叶天带着人又继续出发前往广安,进入广安地界后,就没有再走那么快了,而是每走一段距离,就要下到附近的村寨了解情况,他所制定的那些政策,虽然都被落实了下去,但问题还是颇多,百姓的法律意识非常的浅薄,只要不出人命,就连一些刑事案件都是在族中祠堂里解决的,而族长的权力简直大得吓人。

各地的士绅虽然有所收敛,不至于像以前一样干出抢*女,夺人家产的事来,可也时常发生欺压百姓的事来,百姓们受了委屈,大多都选择默默忍受。

叶天问他们为什么不去警察局报案,或去法院告状打官司,那些百姓的回答,让他无奈的同时又是气愤不已,说来说去,还是惧怕那些士绅地主们的报复。

这还是民兵组建后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据说在民兵没有组建之前,时常有百姓,被地主士绅家的护院家丁打得卧床半个月不起,甚至残废的情况发生。

叶天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邻水县,邻水县的情况要比广安稍微好一些,毕竟叶天当初重新编户的时候,就将他们打散了,所以宗族势力并不强,而且也就只剩下二十几个大地主了,再加上武器家丁也被他收编了,一个个都很低调。

叶天将这些事情暂时压了下来,他清楚,这些关于民生的事,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他这次来邻水县主要目的,还是视察钢铁厂的进度。

“叶大人,我现在相信你说的了,钢铁厂在明年年底就可以投产了。”德国派来的总工程师,看着叶天感慨道。

“阁下,火力发电站以及诸多矿石提炼厂,进度怎么样了?”

“叶大人,按照现在的进度下去,明年年底都能完工投产,甚至提前一两个月也是有可能的。”

“嗯!很好,如期完成每名德国人,赏银100两,阁下赏银千两,提前一个月完成赏银翻一倍,提前两个月翻两倍,以此类推。”

周围的一群德国师傅们听了叶天的话,一个个眼睛直冒绿光。

“不过如果质量方面出了问题,不但奖金和工钱没有,各位,到时候恐怕还会有很大的麻烦,毕竟这钢铁厂以及诸多的工厂都是中德合资的,而且就连你们的德皇威廉陛下也很关注这件事情,所以我不希望发生不愉快的事。”

尽管德国佬是出了名的严谨认真,但叶天还是敲了一下警钟,因为这钢铁厂对他实在太重要了。

“叶大人,你尽管放心,质量上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嗯!那就好,对贵国的工作态度我还是很放心的。”

叶天点了点头,就没在管他们了,自顾自的在附近转了起来。

可以说这处地方才是他真正的重工业基地,位于华蓥山下等一处开阔地区,工业区里不但有生铁厂,还有焦炭厂,以及轧钢车间和诸多的熔炼其他矿石的车间,一旦建成不仅可以生产大规模的普通钢材,还可以直接合成一些特种钢材,并且一些机器的大型配件,就能在轧钢厂直接做成毛胚,当然了,前提是他得有模具和特种钢的配方以及所需的矿元素。

叶天打算修一条邻水县至顺庆的铁路,否则光靠公路运输,而且又是马车,那情形他都不敢想象,不过这件事得回去和凯恩商量,毕竟他现在是德国驻顺庆的领事。

叶天原本的打算是从邻水回到广安,然后再北上营山县到仪陇,最后经蓬州,回到顺庆,这样差不多将顺庆八县转了个遍,可李倾却传来消息说,同盟会和光复会的人前来顺庆拜访他了,所以只好顺着官道直接回顺庆府。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