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郭嘉的陨落(2 / 2)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霜帝国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处,由于它开始大规模的发展火器,制造火器,也使得火药配方和火器制造方法比后世提前了许多年开始向西方国家传播开来。
第一个受益的国家就是贵霜帝国西方的强大邻居,同样是庞大无比的安息帝国。
安息帝国比贵霜帝国更接近西方文明,所以它保留了很多古希腊文明的精华,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也比贵霜帝国要快。
它知道了这火药和火器的技术都源自于东方那个古老的大帝国,便派出了大量的商人与大汉通商往来。
这些商队之中自然夹杂了不少的情报人员,甚至有青年学者,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大汉先进的发明和生产技术。
满宠的国安部自然是查获了不少行踪诡秘的窃取情报的间谍人员。
可是大汉的火器技术十分普及,像军队管控不严的黑火药、雷管、甚至是燧发枪,手榴弹,在黑市上都能买的到。
很多奴隶私掠队的赏金猎人,他们可都不是从官方渠道弄来的火器。
甚至火器成为了大汉商队同远方国家来往贸易的商品,源源不断的出口到更多遥远的国度。
大汉中央军只对比较新的无烟火药、火炮这样的高新技术进行严格保密,那些已经淘汰的技术和火器,当然可以拿来换钱。
要不然中央军哪来的那么多军费,更换新的火枪呢?
新式的单发后装击针线膛枪,已经开始投产了,也就是后来成为一代经典步枪的马氏步枪。
因为中央军已经全军换装了前装滑膛燧发枪,保有数量巨大,所以做为过渡,第一步就是将滑膛改为线膛,能够最大程度的在短时间内提升性能,让滑膛枪重获新生。
当然这只是一个过渡,中央军最终还是要全部换装马氏步枪,也就是后装击针式单发步枪的。
马氏步枪当然是有膛线的,从它往后,所有的步枪都是有膛线的,使用铜壳子弹,口径更小,只有三分之一寸。
可是因为使用了无烟火药和铜壳子弹,射程、射速和威力却是更大了,轻松可以射出四百到六百丈,命中精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开始少量生产,配发给全军的狙击手,用来替换他们的前装线膛枪。
而且由于是后装步枪,使得中央军的士兵们终于可以使用卧姿射击了,而且命中率的显著提高也使得火枪手们的阵型不必再那么密集排列,这也和卧姿一样都大大提高了战士们的生存几率。
而这两点优势的出现,也使得中央军的日常训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战术阵型也必须做出调整。
特别是中央军面临的对手们也都开始大踏步的进入了火器时代,甚至都有了各自的火枪,必须有所应对和变化。
装备方面也有所变化,士兵们身上的护甲也越来越轻薄,离完全取消已经不远了,这也使得士兵们的负重不断减轻,机动能力越来越强。
而工兵铲再次成为了中央军官兵们的标配,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被要求学会挖掘防御工事,军官们都要学会构筑阵地。
除了新式火枪以外,加入中央军的还有陆军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i>
用的野战火炮,口径只有五寸,使用的材料更轻便,射程更远。
配套的炮车也远比军舰上的炮车重量轻得多,而且更适于机动,还增加了火炮的俯仰角度。
六月,魏国的大军师,魏王曹操最信赖的左膀右臂,大谋士郭嘉终于因为病情的不断加重,与世长辞。
伤心过度的曹操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他为郭嘉举行了国葬,埋在了魏国国都的附近,将来是要和他的陵墓葬到一起的。
郭嘉死前一直在努力实现他的机动军团全部火器化,正在优先换装仿制成功的燧发枪,不过产量过低,还要平衡吴魏两家的装备数量,装备进度缓慢。
郭嘉死后,曹操只能认命夏侯惇为虎贲军团,也就是那支机动军团的军团长。
他觉得近一年来,中央军都没有什么大动作,一定是在酝酿什么?
越是平静,背后的阴谋就会越大。
郭嘉死了,吕布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曹操下令全国进入了警戒状态。
特别是与中央军接壤的各州郡,都打起十二分精神。
现在从长安方面获得情报越来越难,他们的国安部和情报部打掉了不少魏吴的谍报人员和组织。
七月,曹操没有等来中央军的大军,倒是中央海军在胶州湾的军舰数量,不断增加,甚至成立黄海舰队的分舰队。
鲁肃以自己的优良战绩成为了分舰队的指挥官。
黄海舰队现在已经控制了胶州湾到长江入海口的所有海域。
东吴的水军已经被中央海军堵到了长江之中,黄海舰队的大帆船甚至远航至会稽郡沿海。
不过航海技术的发达带来的也不都是战争,一些关中财阀他们自己也制造了一些使用了新技术的二、三百吨的小帆船,开始进行海上贸易。</div>
<div id="footlink"><a href="上一页</a><a href="返回目录</a><a href="下一页</a></div>
<div id="adbottom"><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script></div>
</body>
</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