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东北抗联(一)(2 / 2)
东北大地的各行各业都被日军所控制,包括新闻舆论,日军严禁新闻报社刊登任何不利于他们方面的言论,意图从思想和舆论上面封住国人之口,令其不能发声,只能歌颂和表扬日军,新闻从业者,纵使不情愿,可在日寇的强力威逼之下,只得如此。
可哈达岭战役之事,记者们仿佛是抓住了机会,对其大肆宣传,不过仍是以歌颂为主,可言词之间,更多的却是一种犀利的点评,着重的介绍了战役的双方伤亡和损失,以此方式来让更多的老百姓们知道此战役的存在。
记者们的这种隐晦的宣传方式,也招惹到了日军的察觉和不满,以此为由,封杀了数家报社,抓捕了几十名记者,等待他们的或许是被封杀和牢狱之灾,报社可以被封杀,记者可以被抓捕,可发出去的报纸却无法被收回。
不得不说,哈达岭大捷的胜利如同一场及时雨一般,浇灌了面临干涸枯萎的抗日幼苗。
以东北军旧部和爱国民众组织起的抗日义勇军,声势浩大,人数多达三十万之多,遍布东北各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战争手段予以日军不同的破坏和打击,义勇军的兴起,证明了东北人民不愿为奴的尊严和骨气,用低劣落后的武器装备和血肉之躯同日寇拼死相搏,这等情怀和志气,激励着国人。
可是,单凭情怀和勇气,无法给日寇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和伤害,义勇军存在着的各式各样的弱点。
因为人多,因为组织不同,三十万义勇军无法形成统一的抗日整体,几乎都在各自为战,作为义勇军之主力的东北军旧部,内部之间,更是存在着军阀时代遗留下的老毛病——内斗。
昔日威震天下的北洋军阀,为何短短数年的时间,从强横走向了衰亡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内部不和,党派林立,造成了内部之分裂,从而走向了反目的战争,十几年的内耗,彻底瓦解了北洋军的战斗力。
作为原北洋军的分支之一的奉系军阀,同样也是如此,即便是张少帅改旗易帜,同样是无法解决内部分裂和党派林立的病根,这种争斗意识,如同扎根在军官和士兵们的脑海之中,无法根除。
东北军旧部作为义勇军的主力,继承下来的不仅是北洋时代的血性和武器装备,同时还有分裂内斗的老毛病。
每一支部队的军官,都是血性男儿,不惜死,不怕死,敢于去跟小鬼子拼命,可一支部队的实力,终究是势单力薄,可联合作战,新仇旧恨却又涌上心头,宁可坐视友军被日寇围剿,也不愿意出兵相助,这种思想,存在于绝大多数的指挥官脑海之中,不能团结一致抗敌,甚至都容易内部厮杀火并,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从而导致了三十万义勇军如同散沙一般,无法捏合成统一抗战的整体,也无力改变抗日之困境的原因所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