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六十一章 论持久抗战(2 / 2)

加入书签

许晨风所分析出来的这些答案,并不是说他有多么的厉害,早已有人将其总结了出来,持久战的思想理论前不久的时候从延安发布,文章中清晰的指出来,未来的抗战形势将会是长期的、呈现持久性的。文章反驳了在军政部中的流传已久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日本国小、资源匮乏,短时间的强悍并不代表其资源能够支撑起长时间的战争,与其相反的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虽然在经济和军事上均是落后于日本,但是却足够支撑得起长时间的战争。

中国速胜论的想法固然是不成立的,淞沪会战的结果注定了此等理论的直接破灭。

在双方都集结了精锐和主力的情况下,中日展开对等的厮杀,可是结果却是悲壮和残酷,非但没有将日寇驱逐下海,反而是主力尽数耗损。

中央军将近六成的主力全在此战之中折损殆尽,从而导致了在接下来的会战中,无兵可用的局面发生。

战争的残酷性可见一斑,在日军海陆空军联合作战的优势下,仅仅依靠步兵和少量空军的中国军队毫无还手之力。

想要迅速的在短期之内结束中日战争,显然,这是一种不可能的方式,在武器装备存在代差的情况下,想要击败日军,以此来完胜,这是天方夜谭,属于激进派的思想理念。

中国必亡论更是无稽之谈,偌大的中国想要就此而灭亡,四万万中国人民不会答应,而国际势力更不会任由日本吞并中国而坐视不管。

中国和日本可以打,但是却绝不会允许中国灭亡在日本手中,沦为日本殖民地,若是吞并了中国之后,日本的实力定会猛增!

这对世界而言,都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威胁,因此,两败俱伤可以,灭亡中国,日本独大却不行,倘若是真的到了最后关头,美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理,毕竟,日本对美国而言,属于太平洋霸权的争夺者……

所以说,中日对决不能寻求速胜,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充分的利用起中国的各种优势,足以拖垮日本。、

恰恰相反的是,寻求主力对决,正中下怀,正是日本所求之不得的事情,日本极为清晰自身的现状,长期的消耗战必然会对本身造成不利,反而是寻求中日决战,在一场场的大型会战中,利用其占据绝对优势的精锐兵力,一步步的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从而使其再无可御敌之兵,继而完成短时间灭亡中国的大东亚战略!

这片论持久战的文章与许晨风经过多次会战惨败而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

唯有长期抗战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而军政部针对日军进攻而准备部署的武汉会战也是间接的践行了持久抗战理论的确切性。

“要是真的打持久战的话,少说不得打个十年二十年的么?”

许晨风点头:“的确如此,三五年之内,恐怕看不见日军的颓势,想要真正的稳定局势,从而发起反攻,起码要五年以上,而想要击败日本,少说也得十年的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