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一十二章 集结号(三)(2 / 2)

加入书签

“是,保证完成任务!”

这么多年,难得培养出一支标牌军队,黄维纲也不希望777团这么打光了。

冬季攻势中,三十三集团军给十三师团打出了阴影,堪称是成军以来的奇耻大辱,想要复仇,必须要剿杀三十三集团军。

不过,作为当前中国赫赫威名的抗日第一名将张自忠将军,不会轻易的给他们这个复仇的机会。

日军第三师团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突破了第二集团军的防线,打乱了第五战区的整体部署。

十三师团想要复制第三师团的战绩,然而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当遭受到日军猛烈攻势的时刻,张自忠就已经做出了要将战场摆在襄东地区的打算。

三十三集团军各支部队相继撤离了原本固守阵地,让日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保全了实力。

张自忠一直都在揣测日军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宜昌?襄阳?亦或者还是第五战区的主力部队?

自从冬季攻势之后,第五战区的中日格局对比发生了现住的变化,中国军队收复了大批的失地,将日军部队几乎驱逐出了鄂西地区,压缩在武汉三镇周围,颇有一种能够一举收复武汉的架势。

武汉的军事压力迫在眉睫,这也是日军发动这场战役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绝非全部。

张自忠分析,拿下宜昌事小,想要彻底的消灭第五战区主力部队才是真的企图。在冬季攻势中,第五战区的战斗力着实惊人,不仅仅是振奋到了国人们的抗日情绪,更是极大地震撼到了日军。想要进军重庆,必然要通过第五战区。

而盘踞在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则是日军的拦路虎,吃不掉,打不死,反而是容易被老虎所伤。

先前的武汉会战和随枣会战,貌似并没有对中国军队的现有战斗力造成多大的影响,这才是让日军郁闷的原因。

这一次以宜昌为核心,发动的剿杀第五战区主力的部队,可以称之为宜昌会战。

日军认为,中国第五战区包围着武汉的部队约有50个师,这50个师就相当于是50颗定时炸弹,时刻对武汉造成威胁,足足将近四十万中国军队,这足以让日军寝食难安,其主力部署于鄂西北的汉水两岸地区,进攻宜昌,可给第五战区以沉重打击。而且,宜昌又是进入四川的门户,距中国战时导中枢重庆只有480公里,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攻克宜昌,可给重庆及西南大后方以巨大威胁,有利于推进政治谋略。但攻克宜昌后是否保持对宜昌的长期占领,事先未作出决定,究竟以攻克宜昌实现长期占领为目标,还是消灭第五战区主力为战略目的,这两种不同的战术策略之争在日军军部僵持不下。

前者认为,拿下了宜昌,等于是打通了进军重庆的东大门,让重庆政府时时刻刻的感受到军事压力的威胁,继而迫使其投降,尽快的结束中国战场。

然而,有人却提出了不同的声音,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中日两国长期对峙,短期内难以看见战争结束的苗头,当以消灭中国抗日有生力量为重心才对。

消灭了中国的抗日武装力量,才能迫使这个民族投降,这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全歼中国军队不可能,但是若是歼灭其一部分呢?这个倒有可能,日军将真正的针对计划锁定在了两支队伍身上,一个是三十一集团军,另一个则是三十三集团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