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章 人形码字机(2 / 2)

加入书签

据陈家涛自评,第三篇论文的level远高于他的第一篇和第二篇,所以陈家涛选择发往国外。

顶级期刊不用考虑,这篇论文水平也就介于,核心期刊与普刊之间的那种期刊。

千挑万选,陈家涛最终选择的期刊是《数学纪事》。

这本期刊由普林斯顿大学创刊,九十年代后改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期刊部出版。

主要刊载理论数学研究论文,涵盖范围相当广泛,在学术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因子也相当可观。

其实陈家涛本来还有个更好的选择,比如专门刊载数论方面论文的《数论杂志》。

在数论领域的拥有更高的权威性,但奈何影响因子略低,还要收取一笔不菲的版面费。

版面费这个东西动辄一两千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要一两万。

其实这篇论文单位写的是博雅,发表后陈家涛应该是可以找学校要,不过前期就需要自己垫付。

这时候有个好导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至少他可以帮你垫付,陈家涛不想再去麻烦百里瑾,也不想找家里要这笔钱,所以选了《数学纪事》。

“美国佬,真是太抠门,等我以后自己办个期刊,到时候全部刊登中文。”陈家涛摇了摇头,恨恨的想着。

很快陈家涛就把论文上传到了《数学纪事》的投稿网站,然后留下了自己的邮箱。

这次发表论文,不是强制任务,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插队审稿的功能,但愿别把他的稿子拖太久。

十月下旬,陈家涛就完成了三篇论文。

陈家涛自己还是觉得速度挺也就一般,主要是前一段时间杂七杂八得事情耽误了不少功夫。

陈家涛盘点了一下自己的三篇论文。

第一篇发的《数学学报》属于国内普刊,第二篇发的《数学创新报》,是国内核心期刊。

第三篇陈家涛就升级到了国外普刊之上了。

在发论文发表上面,陈家涛最崇拜的就是欧拉。

欧拉一生写了将近900篇论文,从13岁进入大学后就在写论文的路上一去不返。

在研究数学的黄金年龄,十七岁到三十岁之间,欧拉平均每年写30篇800多页以上的论文,每个月平均2篇以上。

在那个没有电脑,纯靠手撸的年代,欧拉简直就是个人形码字机。

不仅如此,他还创立了函数符号,开创了微分方程这门学科,把数学用到了几乎整个物理领域上。

涉及行星运动、刚体运动、热力学、弹道学、人口学等等,这些工作又和他的数学研究相互推动。

……

s:感谢“雪绯血舞”的打赏。

今天第二更送上,魔方在求一波推荐票,谢谢大家!

ψ(`?′)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