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岂余身之殚殃兮(2 / 2)
日军旅团长川原侃少将率领他的旅团踌躇满志的向承德开进。在隆隆的战车马达声中,他合上双眼静坐在车中,但是他没有睡着。他的脑海里不断的闪过张天宇的名字。
两个多月来,第八师团跟张天宇的部队几经交手,都是以惨败收场,他的川原旅团的第十七联队几乎全部被张天宇消灭。这次发动热河战役,虽然他重建了十七联队,但这种耻辱是难以洗刷的。
这个张天宇是第八师团的眼中刺,又何尝不是他川原侃的眼中刺?自己的同僚佐佐木旅团几乎被张天宇全歼,这件事给川原侃提个醒,他清楚的认识到他的对手的可怕。这个以前明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横空出世,成了大日本帝国的一大克星,是大日本帝国发动圣战的一大阻力,为了大东亚共荣,一定要消灭他。
早有情报显示,汤玉麟仓皇出逃,承德已经变成空城,占领承德,那么张天宇所部活动的几个县就成了瓮中之鳖,那时回头收拾张天宇应该是最好的机会。为此,他极速赶往承德,一来是证明热河已经全部占领,二来也是为了切断张天宇跟关内的联系,失去关内支持的张天宇无疑就是被砍掉了翅膀,那时就是剿灭他们的最好时机。
在川原侃少将臆念的时候,前方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他的旅团被迫停了下来。
阻击川原侃旅团的抗日先锋军的一纵张大彪部队。
承德若是被日军占领,确实是切断了张天宇部跟关内的联系,也就断送了内地及海外给予的武器弹药和物资及人员的支持,没有了这些支持,张天宇明白他很难在朝阳这几个县站住脚。抗战是长期的,以他现有的军工实力是根本坚持不了多久的,何况他的军工原料大多数要从内地甚至海外购买,这就逼迫张天宇必须有一个和内地相连的通道。山海关被日军占领,那么承德他必须要保住。保住承德,他就会有源源不断血液供应,失去这里,他在东北抗战只能是一场空。正因为如此,他冒着遭到日军全力进攻他的危险,也一定要在承德站稳脚跟。
承德这步棋张天宇在一年多前就拟订好了。他两次亲自来到承德,一方面在汤玉麟处捞到不少好处,另一方面他在承德暗中发展了不少抗日力量,同时,宋青林这一年多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承德,由此,在汤玉麟逃离承德之时,张天宇第一时间在承德高调出场,迅速的消灭了日军先头部队,占领了承德。
在承德的鸡冠山,张天宇把他的主力第一纵队安排在这里阻击川原侃旅团的进攻他要死保承德。
张大彪部在参加完八道岭的战斗之后,边整编队伍,边火速行军来到鸡冠山,两天来,他们在当地民间武装和百姓的帮助下,在鸡冠山完成了初步的防御阵地,日军就已经开到了。
面对侵犯的强敌,一纵指战员们英勇的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鏖战。
日军先头部队跟张大彪的一纵稍一接触,就被张大彪部队打个头破血流退了下去,在川原侃少将的指挥下,随行的炮兵联队疯狂的炮火开始肆虐整个一纵的阵地,飞溅的泥土和爆炸的火光夹杂着人体的血肉形成一股强大的风暴,无数工事被直接炸上天。一纵仅有的几门迫击炮根本无法和川原侃旅团的炮火相对抗,只得眼巴巴的看着步兵阵地在敌人的炮火下颤抖。
炮火过后,日军出动十辆战车作掩护,整整派出一个大队,向一纵的阵地发起了攻击。他们以极其娴熟的战术动作一面组织部队对周围一纵的火力点进行火力压制,一面在装甲战车的掩护下继续前进。
攻防双方胶着在一起,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承德城里,原热河省政府的办公楼里,张天宇第一时间就签署了承德的县政府任命书,他任命承德的士绅王有德担任承德县长,同时将承德一带的帮派组织和东北军的剩余兵力组织起来,成立了第十纵队,由关云鹏暂时兼任十纵的司令,马上整顿部队,加强承德的防守。张天宇在承德这一年多以来部下的棋子现在开始运转起来。另外,他还联合了来自黑龙江的邓文青的部队,他的实力再度扩大了不少,但武器弹药现在缺口很大,部队整编集训的时间没有,一切压力都很大。
在办公室里,张天宇在宋青林的陪同下,正在和张中齐谈论着和邓文青部联合抗日的具体细节,作战参谋匆匆走了进来。
“总座,前线张大彪急电。”
作战参谋手拿电文走了进来。
“念。”
“总座并总指挥钧鉴:我部现已同日军川原侃旅团在鸡冠山交上火了,一个小时时间,打退了日军两次进攻,现日军虽暂停进攻,但是他们发射几百枚毒气弹,我部前线战士中毒伤亡惨重,被迫撤离了第一道防线。特向总座汇报。张大彪启。”
“什么,小日本又使用了毒气弹,他们真是丧心病狂。”火凤凰怒不可遏,拍椅子站起来,但看到张天宇严肃的目光,不由得低下头又坐下。她虽然是张天宇的副官,可是现在作战室里都是主要的将领,这里还真是轮不到她说话。
“日本鬼子真是丧心病狂,我们在黑龙江时就吃过他们毒气弹的大亏,今天在承德他们又使出这卑鄙的手段来,不讲任何人道,真是畜生。”张中齐也极为愤怒。
“可惜我们购买的防毒面具还没有到,对于日军的毒气弹现在还没有十分有效防御措施。”扬子升也是一脸的愤慨和无奈。
自打上次女子独立营被日军使用毒气弹攻击以来,张天宇就积极联系海外购买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16 世纪。当时,达·芬奇描述了一种简单的防护面具,用浸蘸了水的细布来掩盖水手的嘴和鼻,保护他们免受自己设计的毒粉武器的伤害。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伊帕尔附近利用顺风大规模地布洒氯气云雾,发动了历史上第一次毒气袭击,造成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伤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交战双方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这大大刺激了防毒面具的研制工作,个人防护被认为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防毒方法。在德军首次大规模化学攻击的第4天,法军就开始给部队配发浸以硫代硫酸钠、碳酸钠溶液和甘油的防毒口罩。英军也赶制了“黑纱口罩”,并配发部队。当出现光气后又使用了浸乌洛托品的防毒口罩。这些浸有化学药剂的防毒口罩都称为湿面罩。作为应急防护器材的湿面罩,依靠浸在口罩上的化学药剂与毒剂反应的原理,在短时间内提供了有效的防护。防毒面具的诞生是战地科学家智慧的产物,对于抵挡毒气侵害人体做出了巨大贡献,保护了许多士兵的生命。防毒面具也是一战中协约国在面临毒气攻击下被逼无奈的发明,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
目前这防毒面具只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才能生产,中国本国无法生产,这也就导致了张天宇购买防毒面具的困难,虽然他从美国订购了一批防毒面具,但是还长途运输,还没到货。这个节骨眼上,日军大批量使用毒气弹,张天宇的部队能不吃亏吗?
“给张大彪回电,让他在第二道防线重新组织防御,并让战士们暂时使用毛巾等物防止捂住口鼻,尽量减少毒气弹的危害,并收集一下承德城里毛巾,火速送到前线。”张天宇虽及时下达命令,但他对毒气弹的防御还是没有多大信心。部队现在扩大的很快,但战士的素质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现在的中国文化水平太低,部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文盲,对于防毒的基本知识都不能理解,伤亡还能少吗?
张天宇现在是在火炭上跳舞,只能用原始的方法对付日本法西斯的毒气,今后作战的难度可想而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