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章 老头子一开口就是人生(2 / 2)

加入书签

毕竟,唱功本质上是“技巧的控制”,而非“跟着感觉走”。

或许那些大师级的歌手可以做到,但在发声技巧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的罗杰,用这种方法只能说是尝试,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写歌时的感情状态?

罗杰当然不可能说这歌不是自己写的。

但是,找到类似的感觉,对罗杰来说却并不困难。

这首歌,是大卫-吉尔摩为了纪念离队的前主唱西德-巴勒特所做。

当然不是因为后者去世,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

简而言之,这首歌虽然表达的情感很多、很复杂,但最核心的一点,依然是对多年不见的老友的怀念。

这种感情,绝大多数人想必都曾有过。

至少罗杰是有过的。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这具身体的前身,都有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偶尔的怀念,也时而会发生。

在录音指导的提醒之下,罗杰开始尝试着,将自己代入到这种感情里。

效果很明显。

尤其是当回忆起前世的好友,想到再无相见知日时,那种感觉,非常的复杂,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足足酝酿了十五分钟,罗杰才站起身,隔着玻璃窗,对隔壁的录音室打了个招呼,走到话筒前,带上耳机。

“so,所以,你认为你能够分辨……”

这一次的效果,就要出色得太多了。

虽然没有刻意地控制,但每一个颤音,每一声唏嘘,都堪称完美。

一曲结束,罗杰的眼角微微有些发红。

“完美!”

录音室开口道:“罗杰,这次的表现太棒了!”

罗杰没有说话,默默地听完刚才的录音。

片刻之后,摇了摇头,开口道:“还不够好,再来一次。”

在罗杰的前世,这一首歌有几处不算是唱的声音,被认为是整首歌的点睛之笔。

开头漫长前奏中的两次叹息、一次吸鼻子的声音,中间一段又有若无地呢喃,以及结尾萧瑟的风声。

在抒情版,也就是原版里,罗杰保留了这些。

而在改编的朋克摇滚版本中,超长的前奏和收尾旋律,罗杰全部都砍掉了,这些当然也没有留下。

整首歌复杂而沉重的情感,仅仅只保留了两样。

孤独。

绝望。

虽然歌词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听起来完全像是另一首歌。

歌中的“你”,不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任何人。

这是为了符合专辑的整体基调。

作为一张完整的专辑,风格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从曲风到歌词,都要做到统一,才能称得上是一张出色的、用心的作品。

当然,如果只追求销量,完全不必考虑这些。

但罗杰想要的不仅仅只是销量。

摇滚版本的难度大幅度降低,录制的过程对罗杰来说也不费什么力气,虽然比其它几首歌要难一些,但难的也有限。

反而是在抒情版本上,罗杰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人声的部分,朋克摇滚的版本仅仅只录制了两个小时,就录出了令人满意的版本。

而抒情版,断断续续录了几天之后,才达到了罗杰“唱出人生”的要求,进入到后期制作过程。

前前后后加起来,在这一首歌的两个版本上,仅仅只是人声的录音,罗杰就花掉了超过二十个小时。

但效果也是非常出色的。

从最初只能算是及格的六十分,达到了令人欣喜的九十五分。

至于满分……

至少在罗杰的发声技巧有明显进步之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哪怕是再强大的后期制作,也要以出色的唱功为基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