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三首情绪核(2 / 2)
但大多是两三种风格的融合。
而后摇滚乐队想要做的,却是将所有,或者至少是绝大多数音乐流派融合到一起。
简而言之,就是野心太大,驾驭不足。
但若是能够做好融合,后摇滚之中的精品单曲,质量却是惊人的出色。
比如《Breathe》,就是一支这样的单曲。
摇滚,电子音,管弦乐器的完美融合,让它有了一种特殊的魅力。
无论是喜欢摇滚,喜欢古典,还是喜欢流行的人,都会爱上这一首歌。
对于这样的一首歌来说,任何修改和点缀都是多余。
全面照搬原版,就是最好的做法。
…………
最后一首歌,勉强也可以归入情绪核的范畴之中。
当然,这是指单曲,而不是原作的乐队。
但从风格上来讲,这首歌和乐队本身一样,是以后垃圾摇滚和硬摇滚融合的风格为主。
融合,也是数字唱片时代以后的新摇滚乐队中,最常见的情况。
单纯一种风格的摇滚,在这个年代已经不吃香了。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80年代末就有所体现,在90年代就已经很普遍,而到了数字唱片时代,更是被放大到了极致。
在数字唱片时代,真正获得成功的摇滚乐队,几乎都至少融合了两种以上的风格。
比如Su41的朋克&金属核。
比如My.Darkest.Days的后垃圾摇滚&硬摇滚。
这支乐队来自加拿大,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依靠“裙带关系”起家的。
乐队的主唱兼创始人马特-沃尔斯特是另一支加拿大乐队Three.Days.Grace贝斯手的弟弟。
凭借着这样的关系,在Three.Days.Grace等一系列知名乐队的巡演中,My.Darkest.Days作为嘉宾,在其它大牌乐队的演出之前负责热场演出。
依靠着远远比其他人高得多的起点,My.Darkest.Days很快吸引到了北美许多主流唱片公司的注意。
最终,同样是因为裙带关系的缘故,My.Darkest.Days与【五分钱】乐队成立的604.Records唱片公司签约。
很多人因为过分借助裙带关系这一点,对这支乐队进行吐槽。
但事实上,这一点没什么值得针对的,有关系不用的人才是白痴。
在行业内的关系,只是让他们拥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但稳定住“江湖地位”,凭借的却是实力。
没有足够的实力,光靠关系,在乐坛这个领域根本混不开。
比如说弗兰妮-柯本。
这位女歌手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科特-柯本,母亲是The.Hole乐队的主唱柯特妮-洛芙,教父是R.E.M乐队的主唱迈克尔-斯普泰,教母是好莱坞明星德鲁-巴里摩尔。
按理说,拥有着这样的关系,起点远远超出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乐坛和好莱坞明星。
然而弗兰妮-柯本自以歌手身份出道以来,压根没有给歌迷留下任何印象,根本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作品。
或者说,唯一的印象是:啊,那个家伙我知道,柯本的女儿,比她老爹差远了。
说起弗兰妮-柯本,My.Darkest.Days乐队的主唱马特-沃尔斯特是科特-柯本的崇拜者,乐队的后垃圾摇滚风格,就是受到了Nirvana的影响。
在数字唱片时代的乐队中,My.Darkest.Days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支。
——尽管他们在太平洋对岸的知名度也不高。
鬼知道这是为什么,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年代,许多在欧美乐坛获得巨大成功的歌手和乐队,在太平洋对岸都没什么名气。
大概要归结为某一堵墙的影响?
乐队最活跃的时间,是从2005年到2013年,随后便不知道什么原因而沉寂了下去。
在那段时间里,北美现代摇滚榜和公告牌榜单上,My.Darkest.Days乐队都是常客,时不时就会杀入前几名,甚至是第一。
这支乐队的作品,由于融合了硬摇滚的风格,大多也以热血、激情而著称,颇有邦-乔维的风范。
《希望》专辑中的最后一首歌,就是一首这样的作品。
《Still.Worth.Fighting.For》。
这首单曲曾经登上过北美现代摇滚榜的前十,在公告牌单曲榜上也进入过前三十的位置。
虽然比起《Porn.Star.Dang》和《Rolling.Stoned》这样双榜第一的冠军单曲来要差了许多,但也是一首精品。
而且更符合《希望》专辑的要求。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罗杰舍不得将版权拿出来和二十世纪娱乐分享,因此选了一首相对来说“不值钱”一点的。
在《希望》专辑的十首歌里,《Still.Worth.Fighting.For》是最“热血、激情”的一首。
但本质上,却依然是一首黑暗风格的单曲。
当然,这是指罗杰改编以后的版本。
原版的《Still.Worth.Fighting.For》是一首充满了正能量的摇滚,寓意在绝境之中也要坚持奋斗和抗争。
但因为《希望》专辑整体主题的缘故,罗杰打算将这首歌改成充满绝望的黑暗风格。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编曲、唱法都不需要做出任何调整。
只需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让声音的环境显得更空旷,像是在无边的荒野里,就足够了。
再配上《希望》专辑的整体主题,一首充满正能量的歌,瞬间就会变得负能量满满。
对于罗杰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小游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