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唯独没有环球的份(2 / 2)
而Spotify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买断制改为了包月制。
在会员有效期之内,Spotify的用户可以任意收听曲库中的所有歌曲,不需要为此额外付出任何费用。
按照9.99美元一个月的包月价格,这可要比自己买歌去听划算多了。
尤其是,大部分的歌迷,并不会将买回来的所有歌都加入歌单里反复去听,许多歌曲买回来听上一段时间,就丢进角落里吃灰,根本想不起来。
而对于少数特别喜爱的歌曲,Spotify同样支持买断,价格和Tunes一样。
——买断的歌曲,即使在会员到期之后也可以听,不受任何影响。
这样一来,Spotify的模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无疑是十分划算的。
再加上移动手机的出现,让Pod和其它传统MP3类设备的核心竞争力荡然无存。
手机本身就已经够方便的了,而且还随时可以联网,绝大多数用户,也根本听不出来手机播放和Pod播放的音质区别。
再加上大笔的推广费用撒出去,Spotify从登录移动端平台之初,用户数量就开始飞快地增长,仅仅只是十几天的时间,新增活跃用户的数量就突破了千万级别。
虽然这些用户当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会选择成为付费的包月会员,实际收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前景却是非常耀眼的。
(注:现在Spotify的付费率接近一半,但早期付费率肯定要比这个数字低得多。)
有着前世的记忆,罗杰自然是知道,在流媒体行业,无论是视频还是音乐,那些看上去风光无限的巨头,实际上都是在长达十年以上的时间里,不断地烧钱,一直在亏损,从未有过盈利。
哪怕到了罗杰重生之前,Spotify已经做到了音乐流媒体市场占有率的第一,每年的亏损仍然高达数亿美元。
当然,流媒体平台本身不赚钱,不代表投资人不赚钱。
毕竟互联网企业,炒的就是一个热度和信心,只要市场占有率等各种数据好看,哪怕是持续亏损,也不缺愿意投资的狗大户。
只要看准时机套现跑路,投资人大赚一笔的可能性反而很高。
咳,扯远了。
Spotify用户数量的激增,再加上其光明的前景,让唱片业的各个厂牌、独立歌手,都分外的眼热。
对于这些版权方而言,Spotify意味着一个新的版权变现渠道。
哪怕这个渠道的收入并不高,也总比没有得强。
更何况,从Spotify的发展趋势来看,哪怕现在的收入确实一般,但未来却是可以预见的。
而且,Spotify还为版权方提供了两种方案:买断或者按照“付费用户点播次数”分成。
前者,协商出一个固定的价格买断,通常会签一个五年以上的长约,在合约期间内,Spotify怎么用这批版权,赚多少钱,就和版权方没有半点关系。
后者,则是按照付费用户的“有效点播次数”,再加上一定的算法,给予不同版权方一定比例的分成。
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的,可以选分成,想要稳定收益的,可以谈买断,烧钱和亏损的风险,大部分由Spotify自身来承担。
——在接连几轮扩股融资之后,Spotify也有充足的底气去做这种烧钱的决定。
在这种利好之下,加入Spotify的唱片公司和歌手越来越多,从而再一次刺激了用户的增长。
环球自然不可能无视一个新的变现渠道,立刻派人与Spotify接洽,但得到的结果却让环球很不满意。
Spotify表示,由于【量子音乐】、华纳、索尼这三家股东已经达成了默契,虽然不会完全拒绝环球入场分一杯羹,但条件却不可能和其它唱片公司一致。
简单点说,就是抬高环球的准入门槛,从价格或者分成比例上压低环球的收入。
三大巨头加起来,在Spotify的股份也不算太多,不说绝对控股权,就是相对控股权都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要说完全拒绝环球入场,在Spotify的股东大会上根本不可能通过,因为这不符合Spotify的利益。
但若是抬高环球的准入门槛,凭借三家手中的股份,还是能够推行通过的。
事实上,环球的市场份额虽然是业内第一,但却也只占据了全球唱片业市场的百分之三十多。
如果单独只看在线数字音乐这一块,份额还要更低一些,有足够多的用户,Spotify有充足的底气拒绝环球。
Spotify拒绝环球,可能意味着部分潜在用户的流失,毕竟很多歌迷在选择音乐平台的时候,往往是冲着某一位歌手的歌去的。
但是,不可能所有喜欢环球旗下明星的歌迷,都只听环球的作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歌迷A喜欢环球旗下的明星B,但同时也喜欢【量子音乐】旗下的明星C。
如果两者都在Spotify平台,这位歌迷会做何选择自然不必多说。
但若是只有一位,该歌迷也有很大的可能,会选择使用Spotify,大不了要听B明星的歌的时候,再换到其它平台去就是了。
虽然说这个概率不算特别高,但也不低。
Spotify拒绝环球确实会有所损失,但至少在没有其它足够强力的竞争者的时候,损失并没有那么大。
但以环球的版权库数量,若是拒绝了Spotify,却意味着数以亿计的营收损失。
这对于环球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注:早期iTunes和版权方的关系确实是这样,一开始iTunes求着唱片公司放版权,但是拿到一定份额之后情况就反过来了,唱片公司求着iTunes收版权。一直到后来的流媒体平台大战时期,竞争激烈了,才开始玩烧钱买版权的游戏。)
但Spotify给出的价格又太过于苛刻,环球内部,一时半会之间都还达成不了一致,很快就陷入了争吵当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