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2 / 2)
接连几部大制作失败,足以让一个巨头沉入深渊。
但哪怕是濒临破产的境地,只要有一部大制作取得成功,就能够轻松翻身。
尤其是后者,如今的好莱坞六大,任何一家,都经历过不止一次。
而六大巨头之所以能够长时间的屹立不倒,除了依靠着MPAA的席位,对好莱坞巨头以下阶层,所有的电影公司都有着肆意揉捏的势力之外,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电影资源,也足以让任何这个行业的人感到眼红。
每当遇到危机的时候,在过去那些一直取得成功的系列电影当中挑选一个出续集,永远是挽救一家巨头的不二法宝。
比如说,二十世纪福克斯的《X战警》系列、《异性》系列、《铁血战士》系列。
迪士尼的漫威系列、动画改编真人电影系列。
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蜘蛛侠》系列、《黑衣人》系列、007系列。
环球影业的《速度与激情》、《侏罗纪世界》、《木乃伊》、《神偷奶爸(小黄人)》系列。
派拉蒙的《碟中谍》、《夺宝奇兵》、《变形金刚》系列。
以及系列影片资源最为丰富,手中的“牌最好”的华纳兄弟所拥有的《正义联盟(DC漫画)》、《黑客帝国》、《哈利波特》、《指环王》系列等等。
这些系列,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只要续集拍出来,就必然会赚钱,区别只在于赚多少。
当然,以这些系列的人气,拍一部烂片出来骗一波票房是没问题。
但若是这样做,会毁掉的是整个系列的未来。
所以,靠着007续命续了十几年的米高梅,在彻底耗尽这个系列最后的口碑之后轰然倒塌。
咳咳,扯远了。
总之,在【量子娱乐】旗下,二十世纪福克斯,是【量子娱乐】三家电影公司当中,最为强势、最为重要,同时也是“业绩”最为出色的一家。
相比较而言,福克斯探照灯影业和【量子影业】就有很明显的差距了。
后期是后者,即便是在吸收了【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一部分的资产之后,整体的平均水准有所提升,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发行渠道。
但放在整个好莱坞,【量子影业】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二线末流的小公司。
和福克斯探照灯影业相差不大,或者略逊一筹。
不过,这两家公司,对于【量子娱乐】在整个好莱坞的产业布局,却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好莱坞不像唱片业,在这种“群雄割据”的行业里,不但要在头部建立足够大的优势,同时在整个产业的中下游,也不能放松,同样要有所布局才行。
在【量子娱乐】对好莱坞的规划当中,二十世纪福克斯,就专精于大投入、大制作的项目。
而次一些的小投资项目,则按照类型的不同,分别交给福克斯探照灯影业,以及【量子影业】来负责。
前者主要以青春喜剧、恐怖片、爱情喜剧等等,比较偏向商业类型的影片为主,而后者则专门制作文艺向的电影,以及大部分的电视剧集项目。
在完成了现在的项目之后,杜克-罗森伯格和尼古拉斯-凯奇的“二人组”,也将会转到福克斯探照灯影业那边去工作。
当然,这一前提,是杜克竞争《星球大战》和《X战警》系列的导演失败。
若是成功得到这两个大项目中的任何一个,任何人都会做出这个并不困难的选择:放弃投资只有几千万美元的“小项目”,去执导《星球大战》或者《X战警》。
事实上,在确认要拍摄《星球大战》和《X战警》的续集之后,虽然剧本还没有确定下来,但许多相关的工作已经是在进行了,其中就包括导演的甄选。
杜克-罗森伯格理所当然地向二十世纪福克斯投递了简历,也给罗杰打了一通电话。
这个“年轻人”从来不是什么迂腐的家伙,不会说有现成的资源不去利用。
俗话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北美虽然没有这句俗语,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罗杰没有给杜克任何的承诺,仅仅只是表示会确保面试过程的“公平性”。
这毕竟是投资数亿美元的大项目,即便罗杰是【量子娱乐】的大股东和现任董事长,也不可能光凭着自己的喜好去挑选导演。
即便,在这种顶尖的大制作当中,导演对一部影片的成败影响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但选择导演,对于整个项目来说,仍然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事情。
对于罗杰的答复,不知道杜克心里是怎么想的,但至少在表面上表示很满意。
作为好莱坞的“圈内人”,杜克自己也很清楚,这种大制作的项目,和独立电影圈子里那种混乱的情况绝对是截然不同的。
或许那些边缘的小角色,可以通过人情、关系,乃至于交易拿到。
但是,任何一个稍微有点分量的职位,都必须凭着实打实的本事去争取。
人情、交易等等,充其量是加分项,让项目的审核小组在其它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但绝对不会是决定项。
在《星球大战》和《X战警》两大项目立项的消息传出之后,整个好莱坞都闻风而动。
<aonclick>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aonclick></divi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