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6章 商议南征(2 / 2)

加入书签

来前,贾诩已有腹稿,于是直接答道:“主公,如今都城新迁,文武百官还没有完全依附,不论是周泰、蒋钦等九江贼,还是士燮、吴巨等割据造反之贼,都需要以雷霆之势剿灭。”

“如此一来,为确保万无一失,还需主公亲自出马。”

“当然,两处战事同时并举的情况下,主公却是可以使一些障眼法。”

对于亲自带兵出征这事,孙贲倒是不排斥,因为除了贾诩讲的理由外,他还想到了其它理由,如自己在南方的声威主要集中在荆州一带,要想让自己的威信力传遍南方,就必然需要耀眼的战绩。

而贾诩说的障眼法,孙贲也有自己的理解:“文和,你说的障眼法,可是到时候我军兵分两路,两路都打着大司马的旗号?”

贾诩听了后,却是摇了摇头:“主公,属下的想法恰好相反,两路兵马都不亮出主公的旗号。”

“哦?这是为何?”

“主公,那周泰、蒋钦以及士燮、吴巨都不是易与之辈,如果中规中矩出手,怕是要耗费不短的时间,而使用障眼法,却是可以迷惑他们。”

“文和这主意不错,可以施行。”孙贲点头表示认同,随后话题一转:“那周泰、蒋钦与士燮、吴巨这两方,我应该先重点对付哪方?”

“依属下之见,主公应该先重点对付士燮、吴巨。”

“这是为何?按理来说,周泰、蒋钦的势力仅限于九江一郡,完全可以速战速决。”

“主公这样分析也没错,不过,正因为周泰、蒋钦的势力仅限于九江一郡,即便稍慢些将他们平定,造成的影响也不大,而士燮、吴巨他们却是不同。”

“哦?怎么个不同法?”

“交州地广,且险隘重重,现在士燮、吴巨在交州边境聚集兵马,正是一举将他们剿灭的良机,如果他们没有感觉到压力,必定会散兵回驻地,那时,再想快速聚歼,就有些难了,并且,拖延的时间越长,他们也就将各处险隘经营的越发严实,到时候,要杀入交州腹地,便举步维艰。”

不管哪个朝代,对偏远地带用兵,一直是件很麻烦的事,差异大且恶劣的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粮草、辎重调运不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付处于聚集状态的叛军,要比对付散居状态的叛军,要更省时省事一些。

理了理思绪,孙贲语带肯定地接口道:“文和,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就依你说的办,到时两路大军都不打‘大司马’的旗号,而我则隐匿于征剿士燮、吴巨的大军中,到时给他们一个惊喜。”

“主公英明!”

“哈哈哈,应该是文和你睿智才对吧!”

“主公,主公谬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