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一章 修建堡墙(1 / 2)

加入书签

六月底,大盘堡。

经过一个月不间断的训练,大盘堡的八十多名墩军进步迅速,至少在王家庄下辖的各处火路墩、屯堡内,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强兵了。

但是堡内墩军使用的兵器纷杂而又破旧,于是刘衍四处招募人手,又从王炆镇处要来几名工匠,将大盘堡的兵仗作坊扩大,陈勋还带人去了一趟夏河寨前千户所,买来了大批的铁料和煤炭,用来打造制式长枪和雁翎刀。刘衍随即开始逐步替换众墩军手中的陈旧兵刃。

此时大盘堡内的一众建筑已经修建起来,只剩下一些零散的边角还需要雕琢。现在剩下的事项便是建造堡墙。

为此刘衍亲自带人架着牛车往返于大盘堡和夏河寨前千户所之间,买来了几批木料和各种材料。之前张义带人去那边开采过一段时日的石料,不过因为太过费事费力,还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刘衍便让众人都直接回来了。

至于修建堡墙所需的石料,刘衍准备全部直接采买,反正现在手中有些银子,购买这些建材还是够用的。

不过如今木料、石料虽是不缺,但修建堡墙却需要大量的黄土夯泥。

夯筑的过程中,挖土、和泥、脱坯、晒干,同样需要大批人手。

刘衍只是调动所有的大盘堡军户帮忙,两百多口人无论男女都是上阵,那些匠户的家口同样出来劳作,只要是从军屯劳作回来,所有人都要参与到堡墙的修筑中,为此刘衍还规定军屯劳作的结束时间提前了一些。

“大人,以青石为墙基,先需经过打磨,夯筑堡墙,同样需要用浆汁粘合。”

一天,刘衍正在总旗官厅内与陈勋、汪博、张义商议事务,王越则是带人在望台观望。忽然王越看到了什么,急忙过来向刘衍禀报。

而且刘衍这个大盘堡的上官体恤下属之名也是远扬,待人和气又有能力,经过口口相传,大盘堡对各人的吸引力越大,因此陆续都有一些民众军户前来投奔刘衍。

自大盘堡立堡以来,堡内军户们的生活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每天要干活,但却人人可以吃饱,在这个年景中,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看到这批流民,刘衍不禁吃了一惊,只见这群流民约有十多户人,五十余口的样子,是这些时间前来投靠大盘堡人数最多的一次。看他们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而且操持的都是同一个口音,似乎是同一个村庄出来的人。

不过按老工匠的说法,如此夯筑堡墙才能坚固耐用,可历数百年,而且这也是古时最普通的筑墙手法了,在一些大城或是宫廷内,他们夯筑堡墙,如果外面要包砖,除了加入大量的糯米汁外,甚至还要加入大量的黄、蛋清、红豆等物制成粘合剂,这所费的钱更是不计其数。

听了老工匠的话,刘衍有些奇怪,他不知道夯筑堡墙还需要用浆汁粘合的,而且这浆汁又是何物?

经过老工匠的解释,刘衍才明白。

这天傍晚时分,在刘衍前面,大批挑着簸箕、箩筐的男女沿着堡墙边来回运土奔跑,一些工匠在指挥大盘堡男丁打磨石料,一些工匠则在指挥男丁夯筑堡墙。场面热火朝天。

在他们周边,一些干活的大盘堡军户不时对他们指点议论着,看着这些悲惨的流民们,大盘堡的军户们才发现自己的幸福,想当年自己与他们一样,现在却可以吃饱穿暖,这让他们说话的声音更为响亮。

这个构思是刘衍想出来的,经工匠们商议后认为可行,同时对刘衍的奇思妙想赞叹不己。

此时在刘衍身旁的除了陈勋等人外,便是那个制造大水车的老工匠,他虽是木匠,但同样精通土木泥工。

有了刘衍与工匠们的设计,大盘堡的军户们只需好好劳作便可,刘衍等人估计这堡墙要建好,约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

其中一个老者出来叩头,他颤声道:“小的等是从兖州来的,家内遭了灾,田税又重,只得出来逃荒,途经这边,闻听大人仁义,特来投靠,希望大人收留。”

陈勋一直注意着刘衍的神情,见他略一点头,当下走上前去,大声说道:“大人开恩,愿意收留你们,不过你们需谨记我们大盘堡的规矩,来到堡内,需得尽数加入军户,不愿者立时驱逐!”

原来有一批流民朝着大盘堡聚拢过来,刘衍温煦急忙带着众人出来查勘。

在街道建好后,由于堡内己是事先规划出一块块的土地,日后堡内的军户或是外来居民,如果不想住营房的,都可以从刘衍手中购买土地,在划分好的地块上建自家房子,最后全堡的人合资兴修庙宇、戏台等公共建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