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一章 修建堡墙(2 / 2)

加入书签

这些人站在南门前,都是用畏惧的眼神看着周边各人,同时眼中又是满怀希望。为首一个老者上前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刘衍手下众人,想要投靠刘衍在这里屯田。

在刘衍与众工匠的规划计算中,大盘堡的堡墙比王家庄略小,周长一里零几十步,堡墙高约十米,城基厚五米,不包砖。南向设南门一座,门上筑城楼,外设瓮城,再有护城沟壕一道。

当然了,这其中有些人还是别的千户所的逃军户籍,收下他们,难免将来会引起一系列的纠纷,不过进入自己嘴中,刘衍又岂能往外推?依然是照收不误。

听了老工匠的话,刘衍还能说什么?只交待一句:“一定要保质保量。”然后又到处巡视了。

刘衍闻到这些人身上多日未洗澡的酸臭味,再扫了这些饥民一眼,从男人到女人,从老人到小孩,个个眼神都是期盼,他问道:“你们是从何而来?哪里人氏?”

众流民见一个年轻的军头走出来喝叱众人,似乎很有权力的样子,众人都是下意识的身子一缩。

说完,一众流民立时又是一片的叩头哀求声。

当下人人叩头道:“全凭大人作主!”

刘衍一行人出来时,见那些流民周边围了一圈人,王越走上去大声喝叱道:“你们干什么干什么,都不用干活了吗?”

刘衍对人口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投奔的人他都是收下,让赵民将他们一一登记入册,发给他们大盘堡的军户帖。

高强度的劳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米粮,虽然刘衍不可能让众人吃白面,不过小米杂粮,黑面饼子刘衍可以管饱。高强度的劳作同样需要荤腥,否则体力支持不了,容易尿血。

黄土、河砂还好说,想到要用去大批的糯米,刘衍就忍不住一阵阵心痛。旁边的陈勋等人同样露出可惜的神情,糯米啊,他们平日都是舍不得吃,没想到却要砌入到这堡墙中。

“浆汁粘合?”

这些兖州来的流民事先都听过大盘堡的规矩,眼下这个世道,能吃饱穿暖才是重要,民户又比军户好在哪里?更不要说到时还有自己的田地耕牛分配,此后大家都可以过上安定的日子,眼前的那些军户就是例子。

原来这古时修建城墙,是用黄土浆、河砂、石灰、糯米浆混合成一定比例制成三合土,如此夯筑的堡墙才经久坚固,难以隳坏。甚至有些地方筑墙时还要加入狗尿,当地相信如此可以避邪,当然对刘衍来说狗尿就算了。

“以后我们屯堡会组织你们开垦荒地,并借于耕牛犁具等物,日后分下田地,

而在堡内,街巷打算都用山石铺就,两旁有排水沟,同样用石头铺就。由于大盘堡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这样如有下雨,便容易排水,不存在雨涝积水之患。同时在南门外建一个石坑,未来积水直接经水道从堡内排入石坑外,那水便用于堡内人畜之用,甚至可用于将来的田地灌溉。

众军户们轰的一声散了,又继续干自己的活,不过各人的耳朵都是高高竖起,时刻注意这边的动静。

刘衍同样与去年开荒时一样,规定凡是参与修建堡墙的,都是一日荤,五日素,清晨给于早粥,每十人七日给酒一杓,另外还有一点工钱,虽然不多,但是也足够让这些军户欣喜了。

有刘衍这样的上官,加上又是建设自己的家园,虽然活很重,但是众人的干劲却都很足。不过刘衍估计,按这样下去,等堡墙建好后,自己积累下来的两千多两银子就要去一大半了。不过好在有肥皂工坊在,刘衍因此掌握着一条收入来源。

在堡外,刘衍还准备再建一个供士兵操练的校场,以及供军官坐镇指挥和休息的演武厅。

刘衍让陈勋把这些人安排下去,先煮一些粥给这些人吃,然后让他们到河边去洗个澡,免得有什么细菌带入堡内。此外,又吩咐赵民将这些人一一登记入册,发给他们军户帖,以后他们就是大盘堡的军户。

刘衍又为这些新的军户安排了营房宿舍,等这些人休息几日后,便让他们修建堡墙干活,有了这些新加入的人丁,或许堡墙的修建可以更快些,等堡墙建好后,又要组织这些新的人手开垦荒地了。

最后刘衍拿来赵民的文册一看,不由吃了一惊,年初到现在,新加入的军户己经有三十余户,一百多口人。连原来的军户匠户,现在的大盘堡己经有户上百,人口四百多了。

现在大盘堡的人口规模己是基本与王家庄齐平,刘衍心中不免自豪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