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0章 这些送人的东西只等他去拿(1 / 2)

加入书签

林青拿到招标邀请函后,同县府风景区招标委(开发建设招标委员会) 组织的实地踏勘队一行十多人,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进入到三岔口周围的沟谷密林里实地察看地物地貌。

由于要对划定的风景区内进行原有古建筑恢复、和新添人文景观的建设,如亭、台,楼、榭的设置位置,百庙河沿岸庵庙的原始形态,之间的曲桥、涵洞、泉池所建地方,宾馆、购物中心甚至厕所修建在哪儿等等等等,都要对区域内的历史沿革有所了解,因此还邀请了县史志办(公室) 的一位专家随队一起踏勘,目的是每到一处遗址,他都要对其同行人答疑解惑。

现在队伍来到了三岔口,崔建想露一鼻子,问道:“这儿是不是杨家将里边的大将焦赞当年拘押的地方呢?”

那位专家抬头将周围林子、地貌转着头看了一圈,然后目光才投向崔建,说道:“你可能说的是那出武生短打京戏吧?我告诉你,不是那里边的三岔口。”众人轰地笑起来,崔建脸红红的,“我还没看过那折戏呢!”

那位专家道:“据青山县县志记载,这儿应是公元1619年林姓家族和白姓家族相遇的地方。由于明末农民起义,清初吴三桂反清,陕南接连出现大战。为躲避战乱,林姓掌门人林仁山和白姓掌门人白子盛,率家人从东南两个方向由陕南在不同路道逃难到此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相遇。”

专家道: “两姓当家人见该地森林密布,‘虎迹狼蹄多于人迹,千山万重绝世隔闭’ ,且察地势具多缓坡和坦洼,荆棘荒茅可垦田,种谷打猎能谋生,不约而同都住足停居下来了,在这儿伐林开荒安了家。”

专家说:“具记载和传说,当时为寻找更宜开垦之厚土,和足够垦荒、围猎之面积,当年两姓便以百庙河为界展开过圈地圈山场的角逐。林姓族人占据的是南岸,白姓族人占据的是北岸,沿河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当时这儿完全是远古森林,截至现在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文献,对林白两姓到来前此地有人活动的痕迹或地名的记载,这就说明此地当时可能是原始蒙昧的无人山野,可见两姓初来乍到,面对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蛮荒之情形。但为了作长期的定居准备,对所圈之地和占有山场有一个清晰的归属区划界定,两姓便将相遇的地方称谓‘三岔口’ ,因为两姓从不同方向走到这儿己有了两个路口,相遇之后沿百庙河向西通向他们所占土地、山场又出现了个路口,这样就形成了个三路口丁字相汇的地方,两姓人便以他们在原乡故里的习惯称呼,‘三岔口’ 地名就约定俗成了。”专家接着道:“从‘三岔口’ 得名始,两姓人便每占一个山头、洼地就以地物地貌和他们各自的称谓习惯取了一个名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