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曹睿下定决心(1 / 2)
洛阳城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大臣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刚刚收到的军报。陈群面色严肃地站在殿前,向皇帝曹睿呈上了一份来自西线的紧急军情:
“启禀陛下,据探子回报,西蜀之主刘禅带动十万大军,欲在岐山和我军争夺雍凉归霸权。”
听闻此言,满朝文武皆不可思议,毕竟曹魏占据天下九州,一直是最强大的,以前西蜀和东吴联军攻打,都不带虚的,此刻短短几年过去,西蜀刘禅已经开始叫板曹魏,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曹睿眉头紧皱,目光落在手中的军报上,陷入沉思。辛毗微微上前,他沉稳地开口道:
“陛下,大将军曹真你手上亦有精兵十万,可与那刘禅一决高下。只是……这是否要增派援兵,还需从长计议。”
曹睿微微皱眉,因为他骨子里就看不起西蜀,如果是诸葛亮来打,他还心虚几分,但是刘禅比他还年轻,这就让他很不服。遥想当年魏武帝,大魏何其强大,难道曹氏短短三代就没落了?殿内一时鸦雀无声,众人都等待着曹睿做出最终决策。曹睿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仔细观察着岐山一带的地形。
良久,他转过身,面对群臣说道:
“诸位爱卿,朕以为此战关乎整个雍凉少数民族的归属问题,大魏绝不能认怂,一旦大魏认怂,整个雍凉的少数民族,都会觉得我大魏日薄西山,到时候势必引起少数民族的叛乱。“
曹睿面色凝重地说道。朝堂之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时,辛毗站出来拱手奏道:“陛下,臣以为若此战开打,切不可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岐山一地。否则即便我军能够战胜西蜀,所能获得的战果亦相当有限。”
曹睿微微点头,示意辛毗继续说下去。辛毗接着分析道:
“那刘禅胆敢派遣十万大军前来岐山与我大魏一决高下,无非是仰仗此地的天险之利。倘若战事不利,他们只需退守阳平关,我大魏军便难以奈何得了他们。”曹睿眉头微皱,问道:“那么依爱卿之意,当如何应对呢?”
辛毗略作思考后回答道:
“陛下,汉中乃是西蜀之咽喉要害所在。此次大战,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三场胜利。其一,若是能在岐山获胜,这只能算作一场小胜;其二,如果能够攻克汉中,则堪称一场大胜;其三,唯有彻底剿灭西蜀,方可称得上是大大的胜利。”
曹睿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似乎对辛毗的见解颇为认同。辛毗进一步阐述道:
“刘禅这些年虽然颇有作为,但是毕竟年轻,眼界势必局限在岐山,若是能持续施压,让刘禅抽点汉中精锐前往岐山,到时候襄樊的司马大都督就能发动突袭,若是能一举拿下汉中,且不说西蜀主力孤玄岐山,大军顺势而下,直逼成都,西蜀顷刻之间就有灭国之危。”
众大臣闻此言论,有的频频颔首表示赞同,有的则面露疑虑之色。曹睿沉思片刻后说道:
“辛爱卿所言不无道理。然而,要实现这三步取胜之计并非易事。且不说岐山之战充满变数,就算刘禅抽调汉中精锐,以汉中的险要,攻打起来又谈何容易?”
曹睿反驳道,他其实内心赞成辛毗的战略,但是此刻让曹真抗压,到时候灭国大功被司马懿拿了,这总归对曹氏宗亲不利。辛毗连忙答道:
“陛下圣明。但正所谓兵行险招,若想成就大业,必要有非凡之勇气与气度。微臣相信,以我大魏之国力、军力,只要筹划得当,定能克敌制胜。”
人群之中闪出两个人影,定睛一看,原来是王朗和华歆二人挺身而出。他们互相对视一眼后,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阐述起与西蜀拼发展的策略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