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蛇酒大卖(1 / 2)

加入书签

感谢剑指长天的月票,以及神代南宫梦、13172、03260、a弓长张的多张推荐票。

为了表示感谢,多更两章!

今天更新会达到万字,还请大家每日支持点到最新一章。

目前已在新书榜,还请大家多多推荐,让投资人数和追读人数再上去一点。

在此,多谢各位看官老爷们了。

-----------------

宋向阳找来麻绳,利落地将四十斤药酒分成两担捆扎好。

一担自己稳稳挑起,另一担则交给大姐。

随后,他又在担子的一头仔细绑上一个布袋。

里面鼓鼓囊囊装着眼镜蛇、五步蛇,还有那张完整的蛇皮。

以及他精心挑选出的,最粗壮的一根天麻和一支山参。

三姐和二姐也没闲着,两人一人提了个鸡笼,每个笼子里都关着之前捕获的两只野兔。

母亲则从家中那个略显陈旧的小衣柜里,翻出那件平日里宝贝得紧,只有赶集时才舍得穿的格子“的确良”上衣。

这件衣服承载着一家人的温暖记忆,是母亲某次生日时,父亲特意从外面带回来的。

她平时都舍不得穿,每逢赶集才穿上,也算是给自己撑撑门面。

不仅如此,母亲还贴心地带上两个麻袋,心里盘算着要在集市上买些棉花,好给大姐置办棉被嫁妆,再买些好看的布匹和鞋面。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完早饭,便浩浩荡荡朝着集市出发了。

村里其他人也都纷纷行动起来,要么挑着一担担干柴,要么拎着自家积攒的山货,满心欢喜地前往集市。

大伯一家更是全家总动员,挑着各式各样的竹制品,脚步轻快地走在通往集市的小道上。

虽说那时大家手头都不宽裕,集市上能买得起的东西也有限,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对赶集的热情。

集市可不单单是个买卖东西的地方,它还是村里的信息交流中心。

哪家有喜事,哪家遇上白事,全靠在集市上碰个头、唠几句告知大伙。

而且,不少相亲的事儿也都安排在这儿,双方假装路过,或是装作买东西的模样,远远地瞧上一眼,既含蓄又避免了旁人说闲话。

宋向阳一家人一路有说有笑,脚下步伐不停,紧赶慢赶地总算到了集市。

清水村离集市足有十一里地,虽说他们天不亮就出了门,可等赶到时,集市上早已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片。

偶尔有板车嘎吱嘎吱地拉着货物经过,或是几头老牛慢悠悠地踱步,原本就不宽敞的集市小道愈发显得拥挤不堪。

母亲要买的东西繁多琐碎,一进集市便和几个姐妹分开行动了。

此时,集市上卖蔬菜、山货、家禽、蛋类、扫把的摊主们,早就眼疾手快地抢占了好位置。

宋向阳拉着姐弟几个,在人群里挤来挤去,找了老半天,愣是没寻到一个合适的摆摊之地。

无奈之下,他只得带着大伙前往舅舅们平日里卖柴火的地方,想着先去那儿歇口气。

没想到,今儿个四个舅舅的柴火生意格外火爆,一捆捆干柴眨眼间就被抢购一空,刚好腾出一大片宽敞空地。

姐弟几人赶忙上前,一一跟舅舅们热情打招呼,还大方地送了一只野兔给他们。

舅舅们今天柴火大卖,又得了野兔,心情格外舒畅,寒暄几句后,便乐呵呵地逛集市去了。

宋向阳他们也没耽搁,迅速把药酒和野兔稳稳放下,手脚麻利地在这片空地上支起了摊子。

四姐弟默契十足,一字排开,姐姐们守着两个鸡笼,眼睛时不时瞅瞅周围。

宋向阳则蹲下身,把一坛坛药酒整整齐齐地摆在地上,接着铺开麻袋,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大蛇和蛇皮一一取出,平铺在上面。

姐姐们瞧见蛇被摆出来,下意识地挪了挪位置,和宋向阳拉开了些距离。

一切准备妥当,宋向阳抬起头,冲着姐姐们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大白牙,接着便敞开了嗓门,扯着嗓子吆喝起来:

“清仓大甩卖咯!”

“上好的十全大补酒,跳楼价卖咯!”

“家里老人喝了,一口气能挑两百斤重担。”

“男人喝了,一拳下去,能把一头野猪给锤死哦!”

“来,大伙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姐姐们瞪大了眼珠子,像看陌生人似的惊奇地看着宋向阳。

她们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极不靠谱的老弟,吆喝起来还真有一套。

这张嘴跟抹了蜜似的,把药酒夸得天花乱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