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6章 订单火爆 成“万元户”(1 / 2)

加入书签

宋向阳进入乡政协的消息,恰似春日惊雷,在乡里轰然炸响,瞬间搅热了一方天地。

他名下的各项生意,仿佛被春风轻柔拂过的繁花,竞相绽放,火势一路狂飙,火爆得一发不可收拾。

订单恰似雪花,纷纷扬扬,从四面八方飘来,将原本忙碌的经营节奏推向了更为紧凑的高潮。

首当其冲迎来订单潮的,便是瓦厂。

此前,瓦厂在周边地区已小有名气。

而如今,宋向阳的政协委员身份如同强力助推器,使得瓦厂一跃成为周边各村建房的不二之选。

各村的订单,像纸片一般层层堆叠、密密麻麻地增多,那汹涌的架势,仿佛要将整个瓦厂淹没。

林香每日坐在堆满订单的办公桌前,眉头紧蹙,满心皆是焦虑。

她心里清楚,订单多固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当下正值农忙时节,厂里的工人们大多要回乡帮衬农活,人手严重短缺,工期着实难以保障。

若不是她极力克制,严格把控预售订单数量,照目前这接单的疯狂速度,预售订单怕是都要排到两年之后了。

“向阳,这订单接得我心里直发慌,现在农忙,工人们都要回家,这工期可怎么赶得上呀?”

林香满脸担忧,匆匆找到宋向阳,眼神里满是焦虑与无奈。

宋向阳温声安慰道:“别急,咱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多雇些临时工,再把工作时间合理安排一下,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平菇生意这边,同样毫不逊色。

第三茬平菇还在菌床上肆意生长,尚未正式上市,便已被心急如焚的商家们抢购一空。

面对这火爆到近乎疯狂的市场需求,宋向阳和工人们马不停蹄,赶忙提前筹备,争分夺秒地将新一季的平菇菌种种下。

在礼堂种植车间里,东子和几位新来的工人穿梭其中,动作小心翼翼,仔细地摆放着菌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丰收的殷切期盼与喜悦。

“向阳,这平菇简直太抢手了!咱们之前还为销量发愁,现在倒好,供不应求啊!”

东子满脸兴奋,声音都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你瞧瞧咱们新招的这几位工人,上手可快了。咱村里要是再多几个像礼堂这么合适的地方,我都建议你再扩大规模搞一个呢。”

东子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摆弄着菌种,言语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宋向阳看着东子干劲十足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

除了正常工钱,念在多年发小的情分上,他还给东子额外多分了一份红利。

如今的东子,对宋向阳安排自己负责平菇种植一事,可谓是感恩戴德。

况且,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他已然成了平菇种植领域的行家里手,每日里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身后总跟着一群虚心求教的工人,向他学习种植技巧。

“你这新一季的平菇可得给我多留一些啊,上一季我买少了,现在只要跟大家伙介绍说是你种的平菇,那都是刚拉到集市,眨眼间就卖光了。”

一位老主顾满脸恳切,紧紧拉着宋向阳的手,语气里满是期待。

宋向阳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连忙应道:“放心,一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往后有新货,我第一个通知您。”

水库里那些要到年底才准备开售的鱼,此刻也已被订购得七七八八。

还有那尚不足寸高的药苗,同样吸引了众多药企和药材商的目光,他们纷纷抛来橄榄枝,提前锁定货源。

蛋鸭生意亦是如此,鸭蛋和鸭肉的订单如同潮水般源源不断,让宋向阳应接不暇。

各处生意的资金,恰似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奔腾大河。

归拢之后,宋向阳坐在堆满账本的桌前,埋首仔细核算起来。

一番忙碌过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然跻身人人称羡的“万元户”行列。

当然,这仅仅是毛收入,尚未刨去各项成本。

可即便如此,这一成绩也足以让他心潮澎湃、振奋不已。

他心里明镜似的,这一切成就的背后,固然有自身不懈努力的汗水,可更多的,得益于进入乡政协后所带来的声誉与信任。

很多人正是看到了宋向阳的宣传,知晓他身兼数职,在多个生意领域开疆拓土,又因他乡政协委员的特殊身份,笃定他的生意品质过硬、信誉可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