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为何要怕?(求订阅)(1 / 2)
周边正在书写文章的诸生,在永乐大帝走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发现了,倒是没有被这咳嗽声影响。
反而是杨为先这样陷入深思之人被惊醒。
猛然抬头看向远处,发现了永乐大帝一帮人。
然后在人群中看到了许久未见的恩师、张爷爷、金大人等。
在这一刹那的功夫,杨为先和恩师、张泌对视上了,看到二人对自己微笑的点头,带着一丝丝鼓励,瞬间让杨为先内心涌起一股力量。
自己为何要怕?
这来日的首辅大人是自己恩师,而且还有一位负责永乐大帝饮食的三品大员是自己爷爷。
有着这等背景,自己为何不能去书写那心中所想。
这可是对大明有所帮助之策。
杨为先瞬间被惊醒,靠着这一股力量想明白了许多事。
随后,脸色变了,咧嘴笑了起来,悄悄的对恩师和张爷爷说了一声:“谢谢”。
然后,便看到二人给他回了一个支持的微笑,这让杨为先更加充满了动力。
杨为先借着这股力量,随即收拾好桌子,摊开笔墨纸砚,拿出草稿纸,挥斥方遒,落笔成文,洋洋洒洒写着一句又一句意义非凡之语。
竟然,你这位名留千古的永乐大帝要我去评价汉唐宋法、制优劣这些,那我就给你好好写写。
杨为先直接就把上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未能解决,以及最严重、最危险的事情指出——北征。
换句话说,就是北征游牧民族。
从中原立朝以来,北方之游牧民族,永远都是心腹大患,也是历任王朝覆灭原因之一。
杨为先写此事,也不是空血来潮,刚好对应此时永乐大帝北征蒙元。
五征蒙元,这是永乐大帝一生不得不说之功绩。
打的蒙元哭爹喊娘,未敢说一句不满,一直到二十多年后才敢大举进犯。
可惜那一场战争变成了保卫战,不然至少大明安稳百年。
杨为先纠结思考了这快一个时辰,可不是在白白浪费。
是已经把整篇文章脉络梳理清清楚楚,此时下笔书写飞快。
后世关于游牧民族的变迁史,已经分析的面面俱到,杨为先只是回想下,然后剖析梳理下写出。
先从秦汉北逐匈奴,冠军侯封狼居胥,征服西域,到三国东西晋之后发生的五胡乱华。
隋唐灭突厥,辽宋金并立,最后元朝建立,危害华夏百年。
上千年的游牧问题事件,杨为先一一梳理写了下来。
通过一些重要战争,结合当时的朝廷情况,去从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分析利弊。
特别是对汉武帝时期的国防政策,着重点评,攻守易形,打的匈奴连连逃窜。
称赞唐太宗灭突厥,得天可汗称号,以及后继唐高宗打出了最大版图,走出西域。
对南北宋两朝重文轻武,狠狠的批评臭骂。
虽说延续两朝,那也只是当时三足鼎立,残喘活着。
拿出五胡乱华、辽宋金、蒙元入侵时期,重点分析形成原因,对应当时中原王朝的政策的优劣。
反观,此时大明朝应该如何做,如何去避免这些劣势。
对应解释北征蒙元残余的重要性,同时假设如未解决,又会有何等危害。
把此时奴儿干都司,那帮还未崛起的各族都加上一起分析。
大明朝整个北方威胁,应该是西边、北边、东北边、以及长白山外的半岛。
四个方向,是大明未来百年所需要面对之事。
杨为先写到隋唐灭突厥之事,正准备略作放松下时,就听到一旁传来一声浑厚的声音:
“你小子怎么停下了,赶紧写啊。”
被这声音惊的猛然抬头,看到不知何时出现在自己后面的永乐大帝。
穿着一身龙袍,身材魁梧有力,威严的脸上露出笑意,紧紧的盯着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