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章 曹州规划发展司(1 / 2)

加入书签

朝会结束,众文武百官各怀着心思离去。

和杨为先熟悉的恩师杨荣、陈询等人,都在思考着怎么通知他,让他做好准备。

而吕震、刘观二人,领着赵御史等人不知又准备去密谋什么。

此时,大殿之中只有朱瞻基未离去,站在原地想了会,向永乐大帝追了去。

正和太监小鼻涕说着话的永乐大帝,看见自己的好圣孙走了过来,脸上笑容渐起。

“朕的好孙儿,你这是怎么了?”

朱瞻基闻言,行了个礼后回道:“爷爷,赵御史等人所述杨为先一事也都属实,为何.........”

永乐大帝微笑了下说道:“孙儿你是洪武三十二年生人,杨为先是洪武三十三年生人。

你们二人年龄相仿,你可知他和爷爷曾说过什么?”

说着停顿了下,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没等他回答,继续说道,

“这小子跟朕说,军事可强国,实业可兴国,工商可富国,你觉得如何?”

“这.........”朱瞻基眉头皱了下,“爷爷,难道这就是他开药坊、香皂坊,组织百姓耕种油菜、棉花的原因?”

“嗯......没错。”

“可......”朱瞻基犹豫了下,想了想继续说道,“可他现在这样做,所获钱粮这么多,容易让人非议啊!

孙儿听说他永乐十六年腊月结婚,可是娶了三位貌美妻子,一场婚礼花了近万两银子,可不一般。

寻常的官员,可都不敢这样做,他竟然这样,可就有些.........”

“哈哈哈.........”永乐大帝摸着胡须笑了下,“孙儿,看事不能只看表面。

从洪武三十三年到现在永乐十九年,这小子才十九岁。

如此年龄,能文能武,又是大明朝最年轻的进士,又懂这么多匠艺知识,又会赚取钱财,放眼全天下又能找出几位?

他的路,注定不寻常。

若是他过于低调行事,心如止水,无欲无求,这是好还是坏呢?

好孙儿,爷爷老了啊!

这以后的大明,终究还是需要年轻人。”

说完,永乐大帝微笑着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没等他回话,迈开步子离去。

朱瞻基在原地迎着微风,看着永乐大帝慢慢走远,好似在思考着什么。

-----------------

朝堂变化,风云莫测。

在这没有无线电通讯的时代,信息传递是很慢的。

当朝会发生的事情,传到地方上,至少都要个几天时间。

如果是好事,晚点知道,也没什么影响。

可要是坏事,若是在朝堂没有人,那就要遭老罪了。

朝会的事情在传播发酵的这段时间,身在曹县的杨为先,已经带着手下班子成员,组织起了百姓们疏通赵王河。

等知道朝堂的事情,时间也来到了三月中旬,河都修了五天。

坐在衙门大堂,杨为先看完朝廷下发的接济周围灾民的旨意,倒是没有多想。

正好现在曹州正缺人,有这道旨意,迁移百姓到这,以后手工业、农业就能更好的发展了。

但当打开恩师杨荣和好友陈询等人的书信,隐隐感觉到了危险。

这接济灾民一事,可能会不简单。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看似是弹劾自己,实则是捧自己。

把自己捧的高高的,多么有能力治理地方,让百姓富足。

既然这能力强,那就多做些事,帮忙分担压力。

做的好了,这是能力所在。

若是做不好了,就不知有多人要弹劾自己了。

所以说,这接济灾民,肯定不简单。

说不准这些灾民当中,就有人安排什么。

鼓动造反,打砸衙门应该不会做,但是扰乱曹州就说不准。

只要没把这灾民安排好,出了事,有人饿死、打死等事件发生,想想就知道届时弹劾自己的奏折数不胜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