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九十章:活着(1 / 2)

加入书签

??张少根及时的出来出来解围:“总兵官马林平日喜好诗文,交游名士,图虚名而无将才。

经略杨镐原先决定马林率领北路军,从三岔儿堡出边。三月二日必须赶到二道关与杜松军会师,再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前进。

可是,马林对于出边的地点很有意见,坚持要从很远的靖安堡出边。

当时,监军潘宗颜向经略杨镐说:马林庸懦无能,难于共事。他不愿意走近路出边,却要绕北而行走远路,从靖安堡出边,这是马林退缩不前的表现。

这样的人只能当个副手,北路军若让马当主帅,不仅误了军机大事,咱们这些人都将自身难保。

对于这样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经略杨镐置之不理,竟说:马林文武全材,现有大学士方大人的保荐书信在此。你无需饶舌。”

对此,二十多个人分成两派,支持的主要从战前的军事行动来看问题,反对的主要从战时,马林没有退缩,而是奋战的角度看问题,这里的一大半人都是马林的部下。

争吵不休,高低不分之时,大家将目光转向了张远。张远不如的苦笑,自己的观点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是不是该让部下了解一下自己,还是保留保留,免得惊世骇俗,雷击电倒了很多人。

最后,张远还是觉得说出来好,现在在死地说比平时说好,说出来也痛痛快快:“我认为,从三岔儿堡出边比靖安堡好很多,马林的行军实在是太慢了,就是管牛也能在三月二日抵达两军汇合地点二道关。

北路军奋战一天,这个大家多半经历过,比我要有资格评判。我是想问诸位,想不想听听如果我是马林会怎么做?”

“好!”

“将军快说!”

每一个人都迫不及待的赞同。

张远首先坚定的说,给大家打预防针:“好,首先大家可以持保留意见,其次,这些不影响我军与建奴的交战。

再次,无论如何,我们是弟兄,在国家利益之下,我需要考虑盖辽军的利益,总之,也是为了整支盖辽军,并非是我一个人的。

首先不得不考虑地形和道路,在尚间崖抵抗不是最好的选择,迅速的后撤十六里,在东堡抵抗是更好的选择,那里正面只有一里宽,两万五千人防御一里宽的正面,足够了,也不会犯分兵的错误。

两边是山峰,后金很难迂回包围我们,迂回包围就得绕道一百多里,时间不容许敌人如此做,等到敌人完成迂回包围,正面也不过两里,防御工事可以修建的更加牢固,敌人的努力等于白干了。

奴尔哈赤也不得不考虑赫图阿拉的安全,不可能与我们耗费过多的时间。”

“将军,我看不如直接撤入稗子峪,那里只有几十步宽,防御起来更加简单轻松。”边高林冷不防的插入一句话。

汴孔嘉马上反驳道:“稗子峪,藏兵可以,战争中,进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